商业视窗
月度资讯
5亿巨亏浮现投资人虚位
朱雪尘
日期:
2005-03-02
浏览次数:
1047
如果此事发生在2年前,或者发生在20年前,我们或许根本不知道。
中储棉成立于2003年3月,注册资本10亿元,然而成立2年不到,便因经营决策失误产生5亿元巨额亏损。对于此事,众说纷纭,然而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便会发现:从中航油事件到中储棉事件并非偶然,他只是众多政策性公司中必然出现的问题。
企业出现亏损,司空见惯,但是如果中储棉不是一家国有企业,不体现为政策性公司,不与发改委有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很多人便不会如此重视此事。同时,如果此事发生在2年前,或者发生在20年前,我们或许根本不知道,因为那时候根本不会去探讨由谁来埋单的问题,埋单的只有国家,而且是悄然无息的埋单。
设立中储棉本意在于解决棉花流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独立承担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和中央直属棉花储备库建设及管理任务,具体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
但是从设立中储棉的第一天起,中储棉的出资者并没有为他的投资作一个恰当的定位,以至于才会出现了今天的问题。
毋庸置疑,我们把中储棉定义为一家政策性公司,因为他要出现于市场中,同时又要承担计划性调节的任务,这就会出现矛盾:如果此类政策性公司的核心是计划性,那么它就具有非竞争性;如果核心是公司,是市场行为,那么它就要自负盈亏。但遗憾的是,中储棉的投资者并没有在投资之初便对它进行明确的、清晰的界定。
中储棉不知道自己是“教练”还是“队员”,那么在市场“利”的诱惑下,便很难作出理智的决定。公司执行者不是出资者,没有为亏损承担责任的能力,在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的诱惑下,最终便会铤而走险。
我们认为:中储棉的董事会便存在一个国有企业董事会的典型毛病:投资人虚位,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降低了对国有企业董事会评判的标准,也不能因此而放弃了国有企业董事会作战略决策的职能。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