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观察
特别企划
郑俊怀被抓的120个小时
张小平 日期:
2005-01-03
浏览次数:
1321
郑俊怀出事了!从2004年12月20日开始,陆续有媒体惊爆伊利数位高管被拘的新闻。本刊为此立即展开调查。
2004年12月23日致电伊利相关几个部门,却没有一个人接听。呼叫伊利公关媒介经理娜米拉的手机,仍然无人响应。于是给她发去短信,不久后收到回音:“您好!郑总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有关此事我公司已发布正式公告,请您到网上去查询。”
接着拨通了伊利行政部总经理刘春海的手机。他在电话里介绍,12月17日中午,他接到呼和浩市市委常委办公厅秘书的电话,让他在当天下午3点半召集伊利集团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到丽山湖度假村开会。会上,包括郑俊怀在内的7位高管被马上带走。不久后,刘春海即接到其中5位高管被刑事拘留的函。
对有关伊利员工为此事人心波动的传言,他进行了否定:“没有啊!现在人心很稳定啊!”他透露,像每年底进行的文艺汇演都在照常进行,并没有受此事影响。
在记者2004年9月24日这天的日记里,还记载着见到郑俊怀的情景:“下午的论坛开始了,大家急着往中国大饭店的会场里赶。快到会议厅门口时,突然看见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走了出来。擦肩而过时觉得很面熟,于是回头探望。只见他走到门口的书台前,顺手拿起几本管理书翻了翻。几分钟后,他放下书,漫不经心地向外走去。突然想起——这不是郑俊怀吗?与其他企业家不一样的是,他胸前却没戴鲜花、身后也没有呼应的随从,只是一个人,拎着一个纸袋子,消失在走廊的拐角处。”
“他会贪污?打死我都不信”
“我感到很痛心!很震惊!想不到郑俊怀这种优秀的企业家也会倒下。”窗外是北京今年的第一场雪,但北京赞伯营销咨询公司董事长的路长全12月2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情绪分外激动。他曾出任伊利营销部门副总经理,和郑俊怀有过长达两年的交往,所以当他得知这个消息时,说搞得自己“这两天心情特别不好”。
他介绍了郑俊怀的一件小事:“有一次,郑俊怀要来北京会见一家跨国企业的老总。他到北京的当天晚上,在西直门附近找了一家没有星级的旅馆,才180元每晚。第二天要和跨国企业老总见面了,怎么办?不能丢伊利公司的面子啊!正好他有一个朋友那天住在长城饭店,于是他打电话给朋友,说你把你的房间借给我用两个小时,我会见一下外宾。”
在路长全的印象里,郑俊怀还是一个敬业、谦和的人:“他常常利用坐车的时间睡觉。有时我们一起出差,常常会讨论问题到深夜,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有次我找他汇报工作,他听了足足有两个小时,没有打断我,只是在我谈完后才说,小路,你谈的主要是不是这样几个意思?”对于路长全后来在营销上面的很多建议,郑俊怀都采纳了。
后来路长全想离开伊利去开拓自己的事业,郑俊怀找他谈了几次心,这些肺腑之言至今让他感动:“他说,我一年的薪水已经上百万,足够用了,我要那么多钱干吗?人终是要死的。我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有一个孩子在法国读书,读书都是靠奖学金。钱多了对孩子反而有害处。你看,我都50多岁了,对我而言,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伊利的品牌能够做起来,做成世界级的企业,能让员工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让农民们富裕。我对它倾注了我几十年的心血,不希望看到它出任何问题。”
对于郑俊怀曾经打击报复竞争对手的传言,路长全认为完全是造谣。他介绍道:“蒙牛的牛奶曾经在湖北出了麻烦。伊利一些低层员工曾经想把一些不利的报道进行复印,然后散发。但郑俊怀召集了几乎所有的管理人员,明确要求不得散发一份对蒙牛不好的资料。他认为,这是整个行业的问题,不是蒙牛的问题,我们要帮助蒙牛一起成长。郑俊怀在我面前从来没有诋毁过任何人,却常常说,伊利培养了一批能干的人,这是内蒙古人的骄傲。”
“你说这种平时就喜欢吃碗面条、一件衬衫穿了几年、出差不住200块以上宾馆的人,他会贪污?打死我都不信。”
“无法想象没有郑俊怀伊利会怎样”
在公布的资料中,郑俊怀涉嫌挪用资金,用来进行MBO的收购。路长全认为关键是如何去界定这个问题,“首先,是不是他自己拿的?其次,这钱拿去干了什么?如果是为了进行MBO收购,那绝对不是他一个人能做得了主的。伊利关于MBO的事情,当初都是当地政府要做的,是他们同意的。”
路长全打了个比方:“这就像三只猴子分香蕉,怎么分都不公平,最后香蕉坏了,于是全丢了完事,大家反而高兴了。”
路长全分析,这可能是一些人报复的结果:“有几个人贪污了几百万,郑俊怀就说你们走吧。没想到他们反过来又弄了他。郑俊怀对事业的兴趣远远大于金钱的兴趣,有些事并不是他想要做的。”
对事情背后的复杂性,路长全打了个“哑迷”:“举个例子,比如我现在有股份要卖给你,但我们在私下里还得有一个协议,你买的股份里我又要占有多少比例?明白了吗?
路长全归纳了郑俊怀的三个特点:正直、稳健、勤劳。“如果郑俊怀倒下了,伊利就完了。他是整个企业的主心骨。我无法想象没有他伊利会怎样?”路长全悲观地断言,“我太了解这个企业了,郑俊怀个人的威信和人格的力量,在伊利没有人能比得上。但他永远挂在嘴边一句话:伊利是大家的功劳,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郑俊怀是个干事的人,他应该没有拿一分钱回家,但背后有太多的阴谋家,可能是某种力量的推动下做了一些事情。”
“我非常希望这个事情顺利过去,祈祷郑俊怀能够重新回来持掌这个企业。不要像李经纬似的,弄来弄去等到他卧床不起了,又把他抬出来。”
“一笔捅死上万人的企业”?
在路长全眼里,现在中国存在着“媒体暴力”:“中国的一些媒体和学者,对中国的企业家太苛刻,不了解他们是多么艰难、多么苦,常常认为自己又搞掉了一个,心里就很踏实似的,殊不知一笔捅死的是一个养活了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其实这非常危险,会大大增加整个中国社会营运的成本。”
在路长全眼里,有些“居心不良”的媒体,就是一群害人非浅的蝗虫:“农夫一年365天在土地上默默耕耘,头顶烈日、每滴汗水摔成八瓣却毫无怨言。当收割季节来临时,农夫看着即将熟透的庄稼露出幸福的笑容。突然,一群蝗虫铺天盖地从天而降,把所有辛苦的劳动成果一扫而光。农夫蹲在田埂上,泪流满面……”
“中国的企业家都不容易,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情况下,把企业做了起来。他们所付出的个人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比如中国最大硅胶生产企业宏达化工的老板,小学都没毕业。在别人帮不了自己的情况下,他自学了高分子化学,三年后一举攻克了世界性技术难题,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科研价值和市场价值。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脊梁,这样的企业家我们不去善待他们,善待谁呢?”
“中国大企业倒下一个,谁最高兴?谁受益最大?我想肯定不是本土企业。现在往往出事的,是那些强势行业中的强势企业,火腿肠行业如此、家电行业如此、牛奶行业如此、补钙产品行业亦如此。国人当警惕啊,窝里斗现象是最可悲也最可恨的,这会让所有的中国企业家都寒心的。到时,就让那些国外的企业大肆在中国去掠夺财富吧!”
最后路长全“央求”道:“你们媒体的力量还是比较强,你们帮帮他们吧。”
独立成篇
事件回顾:
独董事件:2004年6月16日,伊利股份的独立董事俞伯伟、王斌、郭晓川突然向传媒发表独立董事声明称,发现伊利集团在资金运作中存在着诸多疑点——购买国债和伊利股份第五大股东华世商贸有限公司的身世。当晚,伊利股份匆匆发布公告,称临时董事会审议同意《监事会关于提请股东大会免去俞伯伟独立董事的方案》。6月17日,伊利股份发布第二份公告,承认其对国债投资累积亏损1700万元;公司高管家属近期已将所持有的华世商贸有限公司股权依法转让给他人。
国债事件:2003年,伊利购买了3亿元国债。直到2004年初,媒体曝出伊利购买国债亏损,上交所也提出质疑,伊利才发布公告承认此事,同时卖掉了2.53亿元的国债。至此,多数董事才知晓伊利购买国债一事。独董们发现,在已经发生亏损的情况之下,伊利又购买了1.54亿元的国债。其报表显示,从2004年3月31日到4月23日,新购买国债又亏损了1200万元。
华世商贸股东疑云:按照伊利股份年报,截至2003年12月31日,呼和浩特市华世商贸有限公司持有伊利股份境内法人股844.85万股,位列第五大股东。据调查,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法定代表人是张显著——现在的伊利股份财务总负责人、董秘。另外一个出资人是李永平——伊利股份证券事务代表。注册资金50万元,注册地点在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2002年11月27日,该公司增资后,郑海燕和马庆成了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两人共持该公司87.1%股份。其中,郑海燕是郑俊怀之女,马庆是伊利副董事长杨桂琴之夫。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