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产驱动负债”的新命题下,以安邦、生命人寿和华夏为代表的中小险资迅速崛起。不仅在众多上市公司的定增中出现他们的身影,在二级市场更是频繁举牌。
两年前还亏损的华夏保险无疑上演了麻雀变凤凰的好戏。
业绩一路高歌猛进:2013年华夏保险保费收入达到370亿元,超过前六年总和,开启了“华夏速度”;2014年华夏保险保费突破715亿元……
就在市场质疑华夏保险的增长速度能否持续的时候,华夏保险董事长李飞依然为2015年华夏保险的保费定下超千亿的目标。
今年上半年华夏保险保费收入达到815亿元,市场排名位列前三,据进入“千亿俱乐部”只差临门一脚,实现年初的目标现在看来也已指日可待。
大资管时代,险资拼的是创新思维。资产与负债双轮驱动、互动”的经营模式下,华夏保险的投资布局日渐完善,投资及企业经营业绩连年转好——2014年实现规模投资收益72.1亿元,综合投资收益率达11.6%。凭借投资收益大幅增长,去年华夏保险迅速翻身,从2013年亏损15.87亿元到2014年盈利11.55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投资浮盈更是达到200亿元,综合投资收益率达到保险行业惊人的20%。
“目前最有成就感的是公司当前已经步入经营规范、发展快速的良性循环轨道。”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李飞坦言。
华夏保险的投资模式是否具有可复制性?或许险资的新一轮洗牌大幕,正在开启。
整套投资组合拳
7月2日,资本市场剧烈动荡的时期,华夏保险发表“近期大举逢低建仓并将持续加仓入市”的声明。
“投资二级市场,一方面是看好这些公司或行业的发展前景,看好国内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的价值,提升公司投资收益,创造更多盈利,提升公司偿付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充分发挥保险资金的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发展要求,践行社会责任。”李飞表示。截至今年7月17日,经历过大跌之后华夏保险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依然达到27.96%。
作为保险企业,华夏在二级市场有自己的一套投资打法。
定增作为“安全垫”,因为在投资的时候就有比较高的折价率。按照去年底的市值计算,截至今年上半年华夏保险定增的收益率达到30%左右,而如果算上去年的收益,定增的整体收益将近1.5倍。
投资蓝筹股,锁定收益。这部分投资占到华夏保险二级市场投资比重的90%,中国平安(601318.SH)、中信证券(600030.SH)、太平洋(601099.SH)等大蓝筹的前十大股东中都有华夏保险的身影。
除此之外,华夏保险在二级市场的投资还有另外一种手法——通过协议转让、大宗交易取得一些上市公司的股权。前段时间华夏保险两度举牌同洲电子(002052.SZ),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引发市场热议。
而一级市场的投资也正在成为华夏保险投资的一个重点方向。对未上市企业股权的投资,华夏保险要求跟公司寿险主业密切相关、业务相互匹配的项目,如医疗、服务类企业可以做单纯的PE投资。
除此之外,所有的其他项目全部采取并购的投资手法,这样华夏保险就可以取得对被投项目的掌控权,可以更高效率地实施并购项目一年内证券化的目标。
今年初华夏保险斥资10亿元投资了陕西一家制药企业,据华夏保险一位运作此项目的负责人对《英才》记者透露,目前这家企业借壳A股一家上市公司上市的材料已经报证监会,有可能今年三季度获批,届时投资不到一年华夏保险在此项目上将会达到两倍回报。而华夏保险这样的项目后续还不在少数。
另外,当前华夏保险也比较看好与国家战略相匹配的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当前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金融、新能源、新兴产业等行业都将会迎来良好发展机遇。”李飞表示,华夏保险资金运用也会紧盯这些与国家战略发展相匹配的资产项目。
中国奥园地产集团发布今年的一则公告称,华夏保险斥资10亿元认购广州奥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46.04%的股权,华夏保险资产的配置更加多元化。
“当前华夏保险总资产已超过2000亿,原来大量投资资产都配置在金融产品上,受市场因素、周期因素、通货膨胀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寻求更多优质资产和多元化配置,从而助力公司稳健发展。”李飞对《英才》记者表示,未来不动产也将成为华夏保险投资布局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华夏保险已经具备境外投资资格,海外投资也在未来规划中。而健康、养老产业作为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华夏保险也在积极构建养老、健康和保险三位一体化产业链。
一场彻底的变革
虽然近年来华夏保险取得一系列业界瞩目的业绩,但李飞刚进入华夏保险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新兵”,并且还是临危受命。
华夏保险成立于2006年12月,2007年正式开展业务。当时的华夏保险机构少,队伍小,盈利模式不清晰,业务发展非常缓慢。2009、2010年当年保费业务收入仅分别为28.6亿和36.1亿元,业务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竞争对手。
而且,公司的管理体制也不完善,内控机制存在较多问题,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受制于偿付能力、机构开设等诸多因素,公司的发展步伐受到严重制约。
另外,从保险行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当时行业发展环境对中小保险公司也并不有利,投资领域的限制较多,差异化发展比较受限,基础薄弱的中小保险公司缺乏竞争优势。
正是在这种公司基础发展薄弱、发展形势不乐观的情况下,李飞于2010年9月加盟华夏保险。
“对于我来说,履职华夏保险有压力,更有动力。这种压力来自于当时公司内外交困的局面,来自于股东的信任和期许。”李飞说道,虽然有压力,但已在其位,李飞更有信心和动力扭转华夏保险的颓势。
加盟华夏保险后,李飞意识到,要把当时的华夏保险“拖到”良性发展的轨道上,必须要进行一场彻底的变革。针对当时华夏保险的实际情况,他开始着手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
华夏保险用发展来破解公司存在的各种问题,由此华夏保险确立了“规模先行、结构跟进”的业务发展战略。
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对《英才》记者表示,在保险业,规模是保险公司发展的“基石”,不形成规模,后续其他业务发展也会步履维艰,“‘规模先行、结构跟进’符合华夏保险发展实际的阶段性策略,也是众多中小保险公司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生存之道。”
面对2009、2010两年保费只有30亿左右的规模,如何快速提升保费规模是摆在李飞面前一道现实的难题。
“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离不开每个渠道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公司银保、营销、中介、团险业务均增长显著。”李飞对《英才》记者表示,由于公司仅是一家中小保险公司,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借船出海成为重要发展途径,“银保渠道作为寿险业发展最重要的两大渠道之一,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业务模式,对中小保险公司而言,发展初期借助银保渠道发展业务是最佳的选择。”
于是,华夏保险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形成长期战略性合作关系,并大力发展工行、建行、中行、招行渠道,在银保渠道形成多点开花。据统计,2014年华夏保险银邮渠道规模保费为661.48亿元,新单规模保费656.41亿元,同比增长100%,其中趸交655.29亿元,同比增长101%;期交1.12亿元,同比增长51%。
另外,在机构建设方面,华夏保险遵循“成熟一家,开设一家,开设一家,成功一家”的铺设原则,初步完成在全国的机构战略布局以及服务网络建设,截至2015年一季度,在全国共设有19家省级分公司,400余家营业网点。
伴随“互联网+”的崛起,华夏保险也抓住机遇,强力借助科技与网络助力渠道创新发展和结构转型升级。
“公司着力打造网销渠道,自建网销平台,强化第三方平台合作,创新业务销售模式。公司加强官网、官微、官博整合建设,开启公司在移动互联时代与客户互动服务的新篇章。”李飞介绍,公司还通过加强与淘宝合作,上线首款独家订制的创新型重疾产品“关爱宝”,荣获“2014年度中国最受欢迎互联网金融产品”大奖。
有了完善的渠道布局,还要丰富的产品和良好的客户体验与之相匹配。为此,华夏保险针对客户的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各类产品,设计了收益型、保障型、客户体验型不同策略下的产品体系。并且借鉴先进经验,有效缩小保险免责范围,降低管理费用,真正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以及着力提高投资管理能力,真正提升对客户的收益回报,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客户黏度。
“正是依靠强大的执行力、战斗力和拼搏精神,依靠坚决贯彻与公司当前发展阶段相吻合的‘规模先行’发展思路,我们实现了较好的成长,并超越对标公司和市场平均水平。”李飞总结道。
进入华夏保险之前,李飞先后在政府机关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工作过。“金融行业的工作经历能够让我放大格局,站在大金融、大保险角度,对公司发展模式进行重新审视。公司逐步确立了‘承保和投资双轮互动+驱动’的盈利模式,更加关注保险资金管理和运用,着重进行投资能力建设,由此助力华夏保险实现快速发展。”
一方面华夏保险组建专业投资队伍,积极开拓投资新渠道,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投资回报水平。
另外,加大各项投资牌照申请力度,陆续获得了同业拆借、外汇业务、股权投资、股票直投、无担保债、不动产投资、境外投资等关键投资牌照,投资领域将从传统的金融市场转向实体经济,投资领域更宽、收益更高。
同时,华夏保险着手资产专业化管理工作。2014年7月,华夏保险下属的华夏久盈资产管理公司获批,成为保险行业为数不多的全牌照投资公司,“双轮驱动”+互动战略和差异化发展策略初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