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首要影响力

熊群力 中国电科尖端变盘

文|本刊记者 谢泽锋/编辑|孟德阳/图|本刊记者 孟杰 日期: 2016-08-30 浏览次数: 4100

  组建14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首次晋级世界500强位居408位。

  不止在世界500强,实际上,在国资委的经营业绩考核中,中国电科也表现亮眼:12年蝉联中央企业A级和4个任期连续A级企业,连续获得“业绩优秀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称号,自成立以来连续保持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实现超过20%的增长速度。

  2015年,中国电科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1亿元,利润总额163亿元,EVA(经济增加值)129亿元。

  “侏儒再强壮,遇到大个儿就会被踢翻。”中国电科董事长熊群力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直言,只有体量上了一定量级,才有和国际一流企业竞争的基础。

  与5年前熊群力回到中国电科时相比,如今公司体量是当时的3倍,资产证券化率提高到了25%,集团体系化改革稳步推进。深化改革为迈进世界500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国防现代化事业中,中国电科都扮演着关键作用。47家科研院所殷实的技术家底和优良的资产结构,使中国电科与市场中的竞争对手贴身肉搏时显得更加自信与从容。

  但另一方面,“技术唯上、科研为重”的思想和氛围,也成为集团市场化改革道路上的“羁绊”。

  中国电科与其他军工企业相比又有些特殊,“先有研究所,后有集团公司”。2002年中国电科以原电子工业部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为基础组建而成,先天的“以所为本”经营模式难以形成有效的竞争合力。

  “研究所太强,集团公司难管控。”相比科研院所数十年的发展,集团尚且年轻,各单位依然沿袭了事业单位式的管理模式,传统思维犹在,集团管控力弱,看起来是“天生基因。”

  这就好比手握好牌,更重要的是打好用好。因此,对于中国电科来说,组牌的方式、出牌的顺序都要仔细考量。更何况置身于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如何统筹资源,协调利益,重塑文化基因,“集中力量办大事”,如同下一盘大棋,每一步都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与气魄。

  当前,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1+N”一系列文件逐步出台,央企之间的重组整合频繁上演。中央又发布了军民融合的顶层设计,要求稳步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融合发展。

  肩负国家重任和“大国重器”的使命,又面临市场化改革的洗礼,中国电科的全面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通过多年的摸索和尝试,身处国企改革、军工改制以及科研院所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潮之中,中国电科的每一个动作都备受瞩目。

  

  走出实验室

  

  基于中国电科历史和传承,5年来熊群力带领领导班子“对症下药”,稳步推进体系化改革。

  全集团目前近15万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达56%,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85%。其中有1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74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下设1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中国电科组建初期,一位中央领导曾这样评价道:“你们把钱转化成技术的能力很强,但把技术转化成钱的能力就比较弱。”

  崇尚科研的氛围让绝大多数员工对搞营销、提升客户体验、谈市场并不感冒,而且科研院所的事业单位体制也对集团的改革有所“掣肘”。

  虽然中国电科的产品很多属于投资类电子信息产品,并不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但通过近些年的努力,骨干团队的市场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我们一直很重视一个问题,不管是做军工还是做政府项目,从前期做方案到最后交付,都紧密围绕用户。”熊群力向《英才》记者指出:“军工虽然是一个‘特殊’的市场,但也要用市场思维,真正为客户着想。要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实现客户的愿望,甚至要超越客户的期望。”

  海康威视(002415.SZ)是中国电科最为优质的上市资产,国内市值最大的安防企业,被业界称为安防龙头。2015年底A&S调研机构发布的全球安防领域50强名单中,海康威视位列第二。

  在海康威视董事长陈宗年看来,这些年海康威视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搭建了一套别人难以复制的“创新体系”。“这套体系涵盖了文化、管理、经营、体制等层面,别人一时半会儿是学不来的。”他告诉《英才》记者,“中电海康更像是一个高科技产业的孵化平台,目的就是快速将技术推向市场。”

  四创电子(600990.SH)被称为“中国第一雷达股”,由中国电科第三十八研究所发起成立,是集团旗下以民用雷达为主业的上市公司。目前公司形成了以雷达电子和安全电子为主的业务布局。

  在“平安合肥”项目中,四创电子主导了从视频监控、流量传输、软件系统、内容存储以及后期分析一整套工程,而其中的图像处理等技术均是来源于军工产业。

  公司目前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达到45%,但与5年前相比,“员工的市场敏感度和对用户体验的重视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四创电子总经理何启跃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运用新技术,挖掘新需求,一些潜在的需求甚至客户也没有想到。”

  风廓线雷达的组网布局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案例。以往,气象部门对于当地空间水平风的探测主要基于本区域的风廓线雷达,而风的形成是一个趋势,并非某一地域。因此对于系统性的风速风向及其变化的探测对于气象预报非常重要。

  基于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四创电子提出期望“通过组网的技术,布局风廓线雷达,收集每一个站点的数据,形成整个国家空域风的探测网络。”

  这一建议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开始使用,“客户反馈非常好,期望马上投资立项。”何启跃表示。

  

  强化“司令部”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科沿袭“以所为本”的经营模式,各单位很难清晰定位,导致集团难以聚集资源,发挥整体优势。

  当初参与组建中国电科时,熊群力就意识到这样的问题:“研究所强是好事,如果研究所能够拧成一股绳,那这个家庭就很强了。如果研究所很强但是都各做各的,那就很难形成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为改变这一局面,实现向“集团主导”转变,中国电科大力推进“三个转变”:思维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工作方式转变。

  2015年2月,中国电科正式设立董事会,标志着集团公司开始向规范的现代企业转型。

  组织架构方面,中国电科采取了“三层架构、两级经营”的体系。“三层架构”指集团公司总部、二级和三级单位,原则上管理层级不超过四级。“两级经营”是一种“动态”的经营模式,指“二级子集团组建之前,实际经营实体仍然是院所;子集团成熟之后,管理权下放给子集团,集团层面不再管研究所的具体经营。”熊群力向《英才》记者解释称。

  “层次增加,但不能把管理链条加长。成立了二级公司,还把原来的二级管着,不授权,二级(公司)怎么能够成熟?二级成熟不了,深化改革、资源整合都不可能有效。”在熊群力看来,这种体系的建立是以母子公司企业化为基础的,“目前已经有十余个研究所进行了业务整合和管理构架重构,最近还有几个在进行,将近有20个研究所会整合进入事业部和子集团。”

  以改革步伐较快的中电海康为例。目前中国电科五十二所由中电海康集团受托管理,而海康威视(002415.SZ)、凤凰光学(600071.SH)、海康科技等公司为中电海康的子公司。

  海康威视上市前,113名正式事业编制员工全部放弃事业编制,进入企业。如今,随着公司业绩的提升,市值的上涨,员工也获得了财富积累,个人价值也得到了彰显。

  体制的改革也激发了市场活力,2015年中电海康实现营业收入273.41亿元,利润总额69.53亿元,已经成为中国电科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产业链集中

  

   “企业没有主业,什么都干,或者什么赚钱就干什么,不是优秀的国有企业。”按照熊群力的想法,未来中国电科的军工要按照“体系带系统、系统带整机、整机带元器件和基础软件,同时,通过基础领域核心技术和元器件的突破,推动产品和产业更新换代”的思路协同发展,产业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领域集中、向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价值链高端集聚,科技向基础和前沿领域延伸,统筹技术、产品、市场成体系发展。

  目前,中国电科形成了军工电子、民品产业、国际化经营、科技创新、资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五大业务板块。

  业务门类的整合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熊群力认为必须要突出主业。“这些年我们的主业不断在集中,向国民经济关键领域,向国家命脉的基础性、关键性产业进一步聚焦。非主业、非可控、非盈利的‘三非’产业就要坚决清理。国资委讲要清理僵尸企业,实质就是‘三非’企业中的一类。”

  在业务方向的选择上,必须紧跟集团战略,并非什么赚钱做什么。“二级单位原则上不能做资产经营,更不做资本运作,由集团统筹运作。”熊群力特别向《英才》记者强调,“二级单位的业务怎么定位,投资方向怎么定位?是集团来定位。不只是看资本运作的效益来评判,更要按照中央企业的属性,进行业务聚焦。”

  五大主业中的资本板块是后来建立的。与其他央企相比,中国电科的资本板块起步较晚,但受益于集团优质的资产以及对资本运作的重视,这一板块的发展速度却不慢。

  中国电科财务公司成立仅三年,资产规模就达到了475亿元,在229家财务公司中排名22,目前获得了除金融债以外的全部金融业务资质。2015年财务公司营业收入12.01亿元,利润6.3亿元,累计节约金融成本高达20亿元,有效地提升了集团整体的资金效率。

  除此之外,2014年4月成立的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电科投资),已成为集团层面的资本运作平台。

  据相关公告显示,电科投资先后参与了四创电子、太极股份、国睿科技、杰赛科技、卫士通等定向增发及募资计划。

  中国电科还成立了资产经营公司,统一整合集团的土地、房产、实验测试设备等资产。

  

  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在去年年底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科自主研发的“新型智慧城市”产品和服务令人印象深刻。与航天、航空等防务产品相比,中国电科涉猎的业务空间也更加广阔,进军“新型智慧城市”就是最好的体现。

  目前,中国电科8家上市公司都是军民融合的重要支撑力量。据熊群力介绍,现在子公司(或科研院所)超过百亿规模的已经有6家。

  当前,各路资本重金布局智慧城市,吸引了互联网、大数据技术、通信等行业的巨头,甚至不少金融投资公司也开始杀入这一市场。

  在熊群力看来,目前绝大部分的“智慧城市”业务还停留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解决的是自动化的问题,比如资源、数据、信息,变成可处理、可存储、可调用的。而真正的智慧城市就是通过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信息的融汇,产生新的信息,这些信息是围绕着居民的实际需求,主动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中国电科于去年在国家网信办的指导下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理念,并与深圳、福州、嘉兴等首批试点城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新型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信息化问题,它一定是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产品支撑下的智慧产品。“新型”智慧城市是和城市现代化相结合的,首先要有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才有新的智慧城市。

  与传统意义上的智慧城市相比,新型智慧城市的“新型”主要体现在:一是与城市的改革发展、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有机结合,紧跟改革与新时代脚步;二是采用安全可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将各种各样的数据整合起来搭建成一个大平台,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将城市的改革发展与城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利用网络与信息化手段,中国电科提出“六个一”建设理念,即一个开放的体系架构、一张天地一体化的城市信息服务栅格网、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一个数据体系、一个高效的运行指挥中心和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这是中国电科以后提供服务的方向,也是自身的优势所在。

  熊群力强调说,统一的标准体系、通用功能平台和运行指挥中心是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与深圳、福州、嘉兴等首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开展战略合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制定形成新型智慧城市的统一标准。

  其次,要建设一个通用功能平台。中国电科提出构建一个数据开放共享和融合利用为核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数据融合、网络安全等技术,将城市应用的共性能力集成到一起,做到共享、开放、安全的通用功能平台。进而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同时建立信息安全和公共安防体系。

  再次,要建立一个城市运行指挥中心。通过该中心,从城市状态实时监测、城市异常智能预警、关键问题智慧决策、重大事件协同处置、事件深度学习、预警和决策模型自动训练等六方面,实现以数据和认知驱动的城市运营管理新模式。中心建成后,可以随时观察掌握实际状况,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自动预警,像大脑指挥手脚一样灵活快速地指挥调度各个业务部门。

  近期,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其中特别提出要注重融合共享,到2020年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基础领域资源共享体系。这一顶层设计也被称为新时代“军民融合”的发展纲领。

  从当初鼓励“军转民”,到现在不少“民参军”,一些民营资本开始涉足军工产业。

  在中国电科的二、三级企业中很多业务和民营企业合作,三级企业里还有民营资本参与。虽然民企对于军品的使用环境、使用要求等方面还没有深刻理解,但“中国电科可以通过与他们的深度合作,推动双方更好地落实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熊群力向《英才》记者表示,未来将是军民融合共享发展的态势。

  

  借力资本

  

  为了顺应集团的改革节奏,中国电科旗下上市公司近年来资本运作不断。目前中国电科旗下共8家主板上市公司,一家新三板公司——中电科微波通信(837555,5月27日成功在新三板挂牌)。

  上市公司的资产整合也是频繁上演,通过资本市场整合科研院所优质资源,实现集团的战略目标。

  今年3月,四创电子(600990.SH)公告称拟以61.68元/股向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定增1818.89万股,作价11.22亿元收购博微长安100%的股权。博微长安业务涉及中低空警戒雷达和海面兼低空警戒雷达装备,机动保障装备及粮食仓储信息化改造等军民用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业务,其中警戒雷达装备业务收入占比最高。

  “预计整合完成后,对公司业绩提升达到30%左右。资产整合目前正在走审批流程。”何启跃说道。

  通过5年的努力,当前中国电科上市公司总资产超过5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提高了10个百分点,截至去年底已接近25%。

  但在熊群力看来,集团“资产整合的速度还是太慢”,特别是在装备新能源、基础元器件、仪器仪表等领域尚无上市公司。

  熊群力期望资产证券化率达到50%以上,也就是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为特殊的是,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多数原本都属于科研院所。“我们有很多资产属于事业资产、军工资产,保证国家任务,还有安全保密要求,所以这一块的运作不是很快。随着国企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后的步子会快一点。”

  而对于民品产业,熊群力期望尽快推向资本市场。去年中国电科从中海油手中接回了天津力神,主要从事包括锂电池在内的新能源产业,“类似这样的企业,我期望他们尽快上市,通过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步伐。”

  

  再造文化基因

  

  强大的企业集团,应该拥有强大的文化基因。

  迈入世界500强,中国电科也意识到在新的起点上,需要重新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具有优秀的文化。”8月10日,中国电科企业文化与品牌发布会如期举行,熊群力亲自阐释自己对文化传承与自信的理解,也为集团开启了进军下一个目标的文化理念。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中国电科的文化传承也深刻洗染着每个时代的印记。战争时期,中国电科的业务起始于雷达修配;改革开放中,“军民结合”的时代背景为军工电子事业提供了良好机遇;信息化新时期,以形成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及先导性的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力量,军工电子国家队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主力军的引领作用日渐突出,形成了“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的预警机精神。

  这些优秀文化为中国电科发展发挥了“基石”作用。如今,新一代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

  “时代的发展,军事需求的变化,以及历史规律都决定,中国电科需要不断优化文化理念,必须与新战略匹配,要在传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熊群力说。

  首先要打造“CETC中国电科”企业主品牌。发布会上,中国电科启用了全新的LOGO,集团上下对此都高度认可。可以说,集团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在国际合作和海外市场开拓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些子公司“走出去”也更为顺畅。

  在中国电科的众多品牌中,“空警”系列预警机家族,已经跻身世界一流行列;“魂芯”高性能微处理器,在各型国产装备中担当重任;“赛博卫士”系列化产品,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

  目前,中国电科已经形成电科防务、电科网信、电科安防、电科航天、电科能源、电科交通、电科装备、电科基础八个领域品牌支撑的“1+8”的品牌布局,以及“一主多元”的品牌体系。

  进入世界500强是一个新台阶,而在熊群力看来,中国电科全体员工要为实现“世界一流科技强企”而努力。在采访中,他多次强调每个人都要有追求卓越的意识和理念。

  在具体要求上,中国电科提出以“引领电子科技、构建国家经络、铸就安全基石、创造智慧时代”为新竞争格局下的企业使命。

  冷静分析,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中国电科在体制机制、国际化运营、市场意识方面还需要努力。而作为“软实力”的核心,企业文化的再造和重塑至关重要,追求卓越对于中国电科来说,时刻不能放松。

  

  从竞争到竞合

  

  如果说每年保持20%增速,是中国电科整合旗下资产的外溢效果体现;那么进入世界500强,就是其能够站在更高层次与世界强手平等合作的重要标志。

  背靠集团的影响力,统筹其他兄弟公司的资源,一些子公司在国际化业务的拓展中也尝到了“甜头”。

  四创电子成功中标老挝的城市安防项目,负责规划、设计、工程以及维护。除了技术的进步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能够以集团的名义,联合集团内其它优质资源,一起出海。”何启跃对此深有体会。目前四创电子在老挝的办事处,也成为了集团面向东南亚的“窗口”。

  集团层面的国际合作也进一步加快,在去年的西雅图中美互联网产业论坛期间,熊群力与微软CEO纳德拉会谈,双方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共同为中国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提供操作系统技术与服务。

  熊群力向《英才》记者表示,期望中国电科与行业巨头实现“从竞争到竞合,再到引领行业发展”的转变。

  按照国资委“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的13个基本要素,中国电科2012年自我评估13个要素平均得分约为2.5分,满分是5分,在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激励与约束机制、国际化运作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这些就是熊群力及他的团队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十三五”期间,中国电科制定“一五五三”战略。其中实现“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科技强企成为首要目标。同时,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努力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

  业务层面,围绕“安全、智慧”两大事业,构建以防务、民品、国际三大市场为牵引的核心业务格局。挺进世界500强,只是迈出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熊群力希望能通过市场化手段和集团化整合,发挥出旗下高端资源的真正潜力。

  

  独家高端领袖访谈

  军工企业改革命题

  

  整合痛点

  

  《英才》:你提出的“体系化改革”,如何理解?

  熊群力:我们这一轮体系化改革,整体上是按照企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推进的。2013年,我提出要完善“三层架构、两级经营”,很多人不理解,说什么叫“三层架构,两级经营”?

  举个例子,原来我们是研究所,往上就是集团公司,经营就是这两级。现在一些研究所要整合到一块,形成一个子集团(事业部),这就出现三层架构。

  但是我期望只能两级经营,对于同一件事情,只能在两个层面里,要么就是子集团成熟了,交给子集团,不再管研究所,研究所的具体经营行为不能管。如果子集团没成熟以前,这个架构里面实际的经营实体仍然是研究所。

  不能把管理链条加长,成立了二级公司,还把研究所管着,还不放手,二级怎么能够成熟?二级成熟不了,改革就不可能有效。

  《英才》:你回到中国电科5年多。与5年前相比,最近的整合是否更加顺利?

  熊群力:我在电子行业工作接近30年,回到中国电科又工作了5年多,从资源角度来讲,中国电科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都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但是整体上还没有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潜力,需要整合,需要改革。深化改革对中国电科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命题。

  科研院所、军工单位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是不完全一样的。不是说只要把军工企业改革搞成就行,也不是单纯的科技事业单位的改革,也不是一般国企改革,这三件事都有一定难度,但是电子科技恰好融到一块。

  2011年底我们就形成了初步的改革思路,解决事业单位的企业化、市场化,解决集团化问题。科研单位的企业化运营,要市场化。军工也是一个市场,军工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同样要有市场思路、要有竞争思维,要成功最重要的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

  《英才》:这几年,中国电科是如何解决“先有研究所,后有集团公司”的历史问题?

  熊群力:中国几乎很少有单体研究所的产值做到超过百亿的。研究所强是好事,集团公司管控弱,就难免各自为战。我们的着力点,就是要让研究所拧成一股绳,让“中国电科”一同变强。绝不能各做各的,要真正实现战略管控、业务协同、资源共享。

  我们的二级企业,已经开始学会站在集团的位置上思考,相互协同,共同打造市场竞争力。

  与世界一流掰手腕

  

  《英才》:进入世界500强后,你如何考虑下一步的布局?

  熊群力:500强只是一个台阶,我们已经登上了,下一步要真正把集团打造成世界一流的科技强企,这就是我们的目标。我特别突出科技这一源动力,集团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就是科技创新。

  现在我们正在做全面的深化改革,因为我们在体制机制改革、在资源配置、在人才使用上,都需要更进一步,向世界一流迈进。

  《英才》:现在差距主要在哪里?

  熊群力:对国有企业来讲,主要还是在体制机制上面。国有企业既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也要用好现代企业的基本制度,这两者结合好,我们会更有优势。

  《英才》:科技产业瞬息万变,曾经的摩托摩拉、诺基亚等科技巨头,如今江河日下,你会有强烈的危机感吗?

  熊群力:我们没有“倒”的危机,但我们有“发展”的危机,在跟世界一流企业相比的过程中,如何真正作为一家中央企业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为企业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也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确实有危机感。

  我们的使命和任务跟国家战略一致,危机是在发展中怎么能够跟竞争对手或者跟合作伙伴真正平起平坐,甚至引领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现在只是在某些领域,能够跟竞争对手平起平坐,或者将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希望能够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引领技术和市场。

  《英才》:美国是信息技术发达的市场,中国是信息应用发达的市场和全球信息产业的市场。这种局面对中国电科有什么影响是什么?

  熊群力:美国企业在科技创新,在技术引领上,迄今为止仍然走在全球前列,而中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仍然有很大差距。

  但是到现在的时代节点,中国的应用对产业、对技术创新的拉动,影响力越来越大。通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子信息技术本身的创新能力已经开始积聚。以前是难以望其项背,现在至少有一部分可以并肩。现在已经有不少电子信息应用技术,中国人走在前列,不仅仅是商业模式,还有很多基础技术的东西。

  《英才》:军工企业在国际合作方面会遇到更多障碍吗?

  熊群力:我们跟美国企业界需要联手。有些跨国公司在中国投入不小,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应跟中国企业合作,因为中国巨大的应用需求和应用市场本身对产业、对技术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只有真正融入中国,才能在中国获得回报。简单地认为“我是强者,我带着技术来,你就得把市场给我”,最后技术并没有真正开放,而人家的市场给你开放。朋友之间吃亏一次可以,吃亏十次人家就不干了。

  产业界现在在思考,这么多年以市场换取技术没有获得成功,反过来,外企也得反思一下,你是不是真正作为共赢者,融入了中国发展之中?还是仅仅作为投机者,只带着产品来,不带着技术来,却希望一直获得高回报?!

  

  加快改革频率

  

  《英才》:现在中国电科的资产证券率是多少?

  熊群力:这5年资产证券化提高了10个百分点,达到了25%。

  《英才》:你理想中应该达到多少?

  熊群力:应该在50%以上。

  《英才》:比你的预期是慢了还是快了?

  熊群力:从这10个点来讲肯定是慢了。虽然总体来看,8家上市公司资产增长很快,但整合的频率还不够快。

  我们的资源需要整理,另外还得处理好节奏。集团很多资产属于事业资产,首先得保证国家任务,保证国家安全,这一类资产证券化进行得不是很快。下一步随着国企的全面深化改革,这个步子会快一点。

  现在只有8家上市公司。但不要简单地为平台而平台化,进入资本市场不是目的,是通过资本市场发展拿到资源,支撑长远发展。回报股东才是目的。绝对不是通过资本市场放大以后,赚完钱跑了,负责任的企业不是这样。国企更不能干这种事情。

  今后按照我们的战略和产业布局,会把握好节奏。原则上一个产业板块,会有一个上市公司作为支撑和主要载体。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