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英才读书

李志强:清华系少壮派

文·本刊记者 肖鸿扬 日期: 2004-04-02 浏览次数: 1009
  当紫光以新的面目逐渐浮出水面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团队年轻力壮,是清华系企业中前所未有的,因而被媒体称为清华系的“少壮派”。

 

   “那一天在北京首都机场,我们公司所有的高管倾巢出动,搭乘不同的航班飞向全国各地,紫光的11个平台公司同时宣布改制……高管们所到之处都立即召开全体员工大会,跟所有的中层进行单独谈话,宣讲紫光平台改制的意义……”在清华大学东门口的紫光大厦里,李志强回忆起两年前的那次对紫光具有里程碑的“削藩”行动。

    经过资产重组、管理咨询、平台改制和集成整合,清华紫光从亏损的崩溃危机中活了过来,公司的管理上了一个台阶,“紫光从此再也不用蒙着眼睛凭着感觉开车了。”李志强说道。

    亦是在这次紫光的系列变革中,清华“嫡系”出身的李志强及其平均年龄只有36岁的少壮派团队迅速崛起,并逐渐被公众所熟识。变革的成功给了李志强强硬的底气,“紫光变了,从原来60岁的企业变成了40岁的企业,这不仅是指企业领导人的年龄,更重要的是企业的心气……”据清华紫光的年报显示,2002年紫光全面扭亏为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营性现金流达到正值1.17亿,紫光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拯救紫光

    从采访伊始,李志强彰显出自己的风格,“我按顺序先把你的问题捋一遍吧,先做必答题,再做选答题。”这正是他入主清华紫光后赋予企业的一种主动和激情特质。

    在两年前那个悠长的IT寒冬中,网络泡沫的破灭使很多IT企业倒下去,包括国外的许多著名IT企业都在亏损,清华紫光也不例外。从1988年成立到2001年,公司首次出现亏损,2001财年,净亏损2362万元,这一年成为清华紫光的滑铁卢。

    从现在看来,当年的IT寒冬对于清华紫光来说,只是个导火索,作为一个国有控股企业,清华紫光的问题根结在于积累了十几年的矛盾,如旧的经营管理方式等,都在这时被点燃而发生了总爆发。

    显然清华系难以容忍紫光亏损下去,当时清华大学企业集团董事长荣泳霖对记者明确表态要坚决整改紫光,以大规模重组来扭转它的糟糕局面,结果是调动异军突起的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公司置入紫光,而时任启迪控股公司总裁的,正是李志强,当时他还担任着清华科技园副主任一职。

    他被挑选出任清华紫光的常务副总裁,任务主要是协助徐井宏总裁组建一个新的班子来扭亏为盈,上任后李志强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了。

    而且以后的事实证明,徐井宏选对了人。

    “一个房子住了十几年,久了之后里边会有很多灰尘和垃圾,它需要被清理,如果一味捂着,就会发霉、发臭,总有一天会把你熏出去,住不了人了。”李志强以自己独特的高调显示了自己要全面改造紫光的决心。

    李志强为清华紫光制定了三年三步走的发展规划,2002年作为生存年,扭亏为盈并确保10亿收入不下滑;2003年作为管理年,年报公布的销售收入达23亿;而今年是紫光的发展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有望超过30个亿。

为此,紫光聘请了国际著名的毕博管理咨询公司对紫光进行了全方位的诊断和梳理,公司改革由此全面启动。

    “一件事情,把简单变复杂容易,而从复杂变简单,难!这需要高手。我们的管理中心思想就是:简单、高效、健康,简单的管理,高效的运行,健康的生存。健康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数字前头的1,其它都是后面的0,做企业如做人,关键是没病。”李志强如此解释他的管理理念。

    紫光重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出自清华。

    “纵观中关村许多民营的IT企业,能活过十年的不多。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规模的增长、管理和人才都跟不上了,三年五年做大之后,就开始出现危机,特别是成为什么标王后,就离死不远了,在企业资金链条发生断裂时,根本就没人来救它。

    “银行是嫌贫爱富的,他们只会锦上添花,绝不雪中送炭。但清华紫光不一样,它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大股东清华大学伸出了援助的双手,如果只是个民营企业,紫光必死无疑。”李志强道出了紫光不倒的真实原因。

    清华大学作为清华紫光的最大股东,在股本结构中,占据62%的股份(另外有32%的社会流通股和6%的其他法人股),其为紫光的发展尽心尽力,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狼性团队

    在清华校园里潜化20多年,李志强的身上无疑深深地留下了清华的烙印。

    1992年,李志强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在那个脑体倒挂的年代,他的挂职名为锻练,实为多赚点钱养家。

    他先后涉足过房地产、期货等各种职业,并且收入颇丰,“虽然下海挣到了一些钱,但是精神上变得空虚起来,感觉穷得只剩下钱了……”李志强回忆说。

    他还记得自己当时陪客户上歌厅消费时,嘴上吼唱着业务歌曲“把根留住”,心里却思念着美丽的清华园,怀念起在学校教书的日子。

    就在这样的极度困惑和惶恐之中,1994年,李志强决然返回了清华园。

    也正是经过当年下海实践的大浪淘沙,李志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企业管理理念,最有代表性的当属他的“狼群”组织结构。

    “改制前的紫光各事业部、各平台公司都把自己比喻成小老虎,占山为王,老也长不大,而且一山不容二虎,没有什么配合。但是狼不一样,狼是群居动物,它发现猎物的时候,会有组织地包抄,群起而攻之,有分工有合作。”如今清华紫光的各业务群组,被李志强按狼群结构理论,组织成群组协同作战。

    而狼作为个体的另一个特点则是韧劲十足、骁勇善斗,一群凶猛的狼才能构成狼群。李志强与他的年轻团队成员在紫光管理层的系列人事调整中,逐渐浮出水面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团队年轻力壮,是清华系企业中前所未有的,因而被媒体称为清华系的“少壮派”。

    继李志强之后,2003年提升为副总裁的彭志强和池宇峰都年轻有为,尤其是彭志强被提拔时才29岁。

    李志强不无得意地称他们为自己的“狼性”干将。

    此外,清华紫光曾经一度被人戏称是个家族企业,因为其企业领导人几乎统统来自清华园。不过如今大不一样了。清华紫光事业部总经理以上正职32人,其中原始清华毕业的只有10人,外校毕业的则有22人(含后读清华MBA)。这组数字显示,清华紫光已摆脱了以前那种近亲繁殖的情况,“现在我们采取的是一种五湖四海的人才战略,因为人是所有事情里最关键的因素……”李志强说。

   “我们要学习空军部队,从驾驶员到司令员都能升空作战。将军是打出来的,当了总统也可以驾机亲临前线。所有的干部要上一线去指挥,要有50米内刺刀见红的真功夫!”

 

5000万的“空话”

    国内的老股民大都记得,1999年曾是清华紫光风光的一年,其股票当年上市后在几个月内便突破百元大关。资本市场的追捧使紫光对业务前景做了较为乐观的估计,从而导致了一些不理性的投资并迅速走上了多元化扩张的道路。

    当时紫光把上市募集来的资金投资环保产业和生物制药,并筹建号称亚洲最大的药厂,结果却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惨淡经营,难以维系。

    谈起往事,李志强神色凝重,“对于公司运作而言,投资层面是应该多元化的,因为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但从经营层面来讲则应该是专业化的,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紫光作为一个经营性的上市公司,以前对此认识不足,吃了大亏。”

    2003年紫光斥资5000万元进入高风险和微利的PC领域。招致外界不少争议。用李志强自己的话讲,紫光在补课——要补足IT的全线产品,要走专业化经营之路,实施“大IT战略”,要进入IT的主流产品厂商,而不再仅仅徘徊在外设的边缘。

    事实上李志强的PC战略行动相当成功,他抛出了两招“杀手锏”,先是宣布紫光PC率先推出五年的售后服务年限,使得许多厂商也被迫将保修服务延长至三到五年,从而为紫光PC的品牌造就了人气与声誉;其次,紫光提出了“倡导家用电脑新标准:主机+液晶电视”的宣传口号,在数字电视时代来临之际,创新性地将液晶电视取代普通显示器作为了电脑的新配置标准,并推出了全新的家用电脑新产品——紫光新视线6000液晶电视电脑。紫光在宣布推出PC的第二个月就实现了盈利。

    借助自有的销售渠道,紫光无须一切从零做起。由于PC业务从一开始就进入盈利的良性循环并迅速得到了投资回报,所以从结果看,“紫光斥资5000万投PC”成了一句空话——事实上,李志强一分钱都没动!

    “紫光不用靠PC活着,它只是棋盘上的一颗子,要让利消费者激活市场”。李志强更看重的是他心中酝酿已久的大IT战略。

   

企业领导三代论

    “企业的第一代领导人,是军人风格,打江山的;第二代领导人,是工科出身,建房子的;而第三代领导人,则应该是管理出身,搞装修的。”李志强笑着向记者抛出自己的“企业领导三代”论时,把自己划归到了第二代。

    被李志强列入IT企业第二代领导人的,还有杨元庆、郭为等,他认为这是一个接班的概念,这批人有没有实力和能力,能不能接好班,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

    在李志强看来,第一代企业领导人的身后都凝聚着光环,他们那些艰苦创业的故事以及冒险果断的精神,都成为目前极具感染力的传奇和神话,无人可比,高不可攀;而第二代企业领导人,他们身后已经没有光环了,他们靠的就是实干。这批人的特点是出身工科,年富力强,稳重严谨,擅于构建。李志强笑着说,“所以,作为紫光的第二代领导人,我必须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清华系讲究‘听话和出活’,正是我们这批人的特点。”

    李志强选择从企业文化入手,提出“新紫光、新文化”的口号。清华大学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自《易经》,讲究做人;而作为校园文化的延伸,李志强将紫光的格言定位于“文行忠言、恭宽敏惠”,出自《论语》,讲究做事。从体验如何“做人”到学会如何“做事”,正是李志强这位嫡出清华的企业领导对母校、对社会多年来倾心培育的感悟,也是他希望员工们能够理解并铭记的企业精神。

“做企业如做人,关键是没病”,这是李志强念念不忘的企业发展法则,并随着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而深入人心。李志强说,“调整的目的,就是要回归事情的本来面目,让它越简单越好,越清晰越好,越健康越好!”

 

 

独立成篇

 

李志强链接

    19626月出生,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曾任清华大学校学生会秘书长,校团委宣传部长,国家专业实验室筹备办负责人,联合国UNDP96112项目办公室主任,清华科技园副主任,厦门海洋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公司总裁,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现任清华紫光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李志强其人其语

工作和生活

  人为什么要活着?不知道,也许是求生的本能。人为什么要工作?是为了能活着,为了活得更美好。所以工作目标的三个台阶是生存、财富和幸福。

 

沟通与理解

   不用提理解万岁,而是要提沟通万岁。

 

妻子和员工

妻子生日时送她“991”朵玫瑰,表明不仅要给她99朵天长地久的祝福,更要给她百分之百的关怀;公司庆典时送员工一枚戒指,希望不求白头偕老,但愿能记住这段缘,留下这份情。

 

爱好与乐趣

    曾是跳高和百米的运动员,体力好,喜爬山、爱游泳,适合从事企业管理这样的重“体力”劳动。有钱和有闲时,喜欢旅游和摄影,尝试用眼睛和镜头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看世界。

 

压力和读书

    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是读杂书。

 

权力与做事

不求做大官,但希望做大事,不能枉来世间走一回。

 

理性兼感性

    血型是AB(偏B)型,星座是双子座,都是极端的综合体,因此性格上更多的呈现双重性:一面是稳健与理性,一面是激情与浪漫,所以在管理和投资上比较务实严谨,在文化和思想上却又追求完美与变化。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