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英才读书

似懂非懂读王选

文·本刊记者 吴仕逵 日期: 2006-03-02 浏览次数: 1296

“名人用过的东西,是文物,凡人用过的是废物;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

——王选

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情人节前一天,王选去世了,没有子女,留下的是孤独的夫人。夫人说:“我们俩很喜欢孩子,只是不想要。”这是另类的选择:“献身科学,就没有权利再过普通人的生活。”其实,上海长大、市场嗅觉敏锐的王选,还带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方正集团,得奖无数的他说:“成果不能变成商品,贡献等于零。”

这样的选择导致的是大半生的坎坷。2004年,王选重返上海母校南模中学,受邀给学生们演讲:“我在‘骂声’中生活了17年,最终自己还是成功了……”现在,已经无法考证王选所说的17年,始于何年,止于何年,但这骂声,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熟悉的。曾有一张大字报骂他:“喜欢一鸣惊人。”

王选的风采,又何止是一鸣惊人?北大百年纪念堂挂着他的遗像,“说走就走了,前两天我还在电梯里碰见他。”一个北大男生红着眼圈对《英才》记者说。

 

留下巨额财富

王选的去世让许多人惋惜,当然,可能会有个别人恨他,比如原来报纸的排字工人们,他们因王选失业或换岗,因为报社使用了王院士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但是,排字确实不是人干的活:“捡铅字人每天走十几里路,非常累,而那个熔铅的人最苦,受铅蒸汽的毒害,这些工人,每过几年都要去打一次铅毒。”

改变是惊人的。原来的铅字出书一般要一年半载,使用方正系统就不同。曾有一个客户,带来一本《努尔哈赤传》,三天就给他排完,他大为吃惊。到目前,全国大约90%的书刊用的都是方正的这套技术,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王选就是不折不扣地普渡了众生。

王选有个嗜好就是看报纸,每次上飞机,第一件事就是摊开报纸,掏出放大镜,仔细辨别所用技术是否采用他的。后来,干脆就不看了,因为能买到的报刊几乎都是王氏排版。据此,王选名列仓颉、李斯、毕升之后。这套使排字工丢了饭碗的技术,缩短了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王选也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师。

何祚庥说,激光照排不只是一个技术,而是一个原理,用少数的编码信息来记录复杂的汉字,运用不限于印刷。这样的一鸣惊人有什么不好?当初,青年王选冒着洪水,来到北大求学。三个一同考入北大的南模校友,惟独王选选中冷门计算数学,三人中一个是张恭庆,现在是北大数学研究所所长:“他的选择真是很独到。”

1975年,王选攻研汉字精密照排,当时,重病十年的他,靠劳保度日,每月才40来元,坐公交车去查资料就少坐一站,为的是省五分钱。那时条件很差。曾有一年,夫妻俩忙到大年三十晚上,听到鞭炮声才发现厨房里什么也没有,夫妇俩出门只买到一盒豆腐。

王选去世后,他领取的数额巨大的奖金还在计算机所的账户上。

 

读懂了小人物的价值

纪念堂前停了一辆大卡车,几个俊俏的京剧演员抬着花圈走来。京剧贵为国粹,是王选一生的爱好,从小一家人不仅听,而且一起演《打龙袍》,大哥唱李太后,二哥唱王丞相,王选唱的就是主角包公。后来在生病期间,不时还哼哼。有全盘西化的人认为国粹限制了中国人的创新思维,而王选得到的不仅是享受,还有灵感:“京剧讲一招鲜,名演员在保留剧目中都有一些绝招,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一招鲜。”

搞激光照排机时,王选已被医生诊断为不治之症,还没完没了在病榻上起草他的方案,而且说:“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流的。”当时有5家力量较强的单位竞争这一个项目,有搞第二代的,有搞第三代的,王选则跳过第二、第三代机,直接研发第四代。这就是勇者的选择:一招鲜。

京剧讲一台戏就是一棵菜,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一起托戏:“搞项目,做大事,就需要这种团队精神。”其实团队合作,就是互相借度。有人问港商张旋龙:“王选挺看不起商人的,不知道为什么你和他关系那么好?”张旋龙一笑:“王选会的,我都不会;王选不会的,我都会。”其实两人都会借对方的优点,来超度自己的劣势。

逸事还很多。一位记者曾在《南方周末》上发过一篇批评方正的文章,王选给他写了一封信,表示已把他的文章复印了在高层领导中传阅。有人喜欢挟天子以令诸侯,王选相反,他发掘后进,引渡名不见经传的人来修正自己的企业,谦和使他读懂了小人物的价值。

王选和钱钟书是老乡,无锡人,有点江南才子:“名人用过的东西,是文物,凡人用过的是废物;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有才的人一般都很傲气,而王选是懂禅的,很谦和。“文革”开始之后,被迫参加体力劳动的王选再次病倒,“心情坏到极点”,曾“一度产生轻生念头”。和死有接触的王选,知道如何心疼别人的生命。

 

专度可度之人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10年前,一个工人来方正面试,王选觉得他是个人才,但他死脑筋,硬要保留全民所有制的身份。而方正是企业编制,惟一的路就是进北大。王选亲自找到北大校长:“我宁肯少招一个博士,也要把这个人调进来。”当年的工人,现任北大方正印艺事业部字体开发总监。

点铁成金的王选有句名言:“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养了多少年轻人。”王选度的是可度之人,一旦看中,马上就用。有个电子系的本科学生,陪想考研的同学去见王选,王选看中的却偏偏是他:“说定了,就读我的研究生。”这位研究生不负厚望,负责开发激光照排的第三代。

请人写序,为的是正名和推销。王选65岁高龄时,却抱病写了600字左右的一篇序,为他不熟悉的郑雅心著的《死去活来》。秘书丛中笑说,王选写完序后,连躺下的力气都没有。因为他认可了郑雅心的观点:中国的企业家缺的是意识和眼光。序中说,企业最可怕的是在技术上错过一个时代。该书流传甚广,他确实帮了郑雅心一把,更是帮了IT企业家一把。

北大百年纪念堂举行吊唁活动,哀乐声中,一位泣不成声的女子从遗像前走过,我推测她可能就是郑雅心,但是,在愁云惨淡的那一刻,还有什么必要去核实自己的猜测?出门时,四五架摄影机对准她一阵追拍,把她拍得惊慌失措,拍完后,其中一个女记者转过脸来,一副心中有愧的样子。

王选的心脏并没有停止跳动,因为激光照排还在转动,思念他的心还在跳动。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