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我的故事

我的心灵栖息地

日期: 2007-10-01 浏览次数: 1964

“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我总要先想想,自己是在哪儿里,在做什么。”一位企业家曾经¬向笔者这样描述自己“空中飞人”的生活状态。在企业家这个群体里面,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某种意义上说,一位真正的企业家,首先要是一名真正的行者。
行走,是一种生活状态,更是一种心理状态。
“我要做天大的生意。”货通天下,如此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语,是先人晋商乔致庸的理想,也是如今无数人在商海中沉浮的目标。
要做天大的生意,先要做到心怀天下。
对于一名行者来说,重要的不在于行走的终点,而在于行走的过程。
《英才》记者走访了这样一些企业家,记录了他们在各色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当海岩沐浴着巴黎街头温暖的阳光,当钱金波凝望着楠溪½¬远去的流水,当赵民伫立在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当丁宏祥感慨于迪拜人在沙漠之上创造的奇迹,当李小加聆听着苏格兰悠扬的风笛,当兰世立感慨着恒河圣水的洗礼⋯⋯他们的旅行,是商机,是休憩,是反思,是向往,是追寻。
上下五千年,行者的年代能上溯到夸父时期。总在人们踏遍红尘之后,才会明白这个上古的寓言,理解夸父追日的浪漫。夸父追日,追的是温暖,是光明,是理想。
不停的是行走,不变的是追寻。每一个人都是行者,每一个人都在路上,每一个人都在追寻心中的日月。
即便不能行走天下,亦须心怀天下。
心怀天下,行者无疆。


苏格兰 我们最向往的球场
世界上最著名的圣安德鲁斯老球场对我们的吸引,就像麦加对于伊斯兰教徒一样。
口述|摩根大通中国区总裁李小加 
前一段时间我和一群朋友到苏格兰。正是苏格兰人发明了高尔夫球运动。打高尔夫是一项有精神境界的运动,而不单单是一种娱乐,朋友们都很在意高尔夫内在的文化。我们觉得,如果能亲自去高尔夫的发源地看一下,应该是件很美妙的事情。
于是,我们先坐飞机到伦敦,然后转飞爱丁堡。我们看到了苏格兰湛蓝的天空、纯朴的民风,特别是高尔夫精神所代表的一切对人生的追求。苏格兰对于打高尔夫的人来说,就是圣地一样的地方;而世界上最著名的圣安德鲁斯老球场对我们的吸引,就像麦加对于伊斯兰教徒一样。就是一个难忘之旅。
我们在爱丁堡受到了隆重的接待。他们完全穿着民族服装,带领我们在城堡中享受他们的历史、参观他们的威士忌酒庄。
一群中国人的到来对他们来说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们感觉自己住在世界一角的苏格兰,但他们对中国充满好奇。而我们以前对这个民族同样了解不深。我做金融,对他们稍微有些了解,作为一个种族,苏格兰人在金融界是很成功的,有点像犹太人,会投资、会理财。
这次来到苏格兰,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前觉得他们在英国,和英国人是一回事。然而,他们有很强的民族主义情结,认为自己可以是任何人,但不要说他们是英国人。以前知道这些,但没想到会那么强烈。比如,我们偶尔会说,你们作为英国人怎么样。在这个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站起来纠正你的说法:我们是苏格兰人。
这些经¬历让我印象深刻,感觉这些人对他们的文化、对他们的自我、对他们的历史有很多深层次的认知、感受和骄傲。苏格兰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在1513年的战斗中,苏格兰人无法抵挡英国射手,最终失掉了他们的国王和贵族家庭的繁荣。这段历史使得苏格兰人保持着他们自己的独立和自豪。
苏格兰有强烈的自治愿望,在政治上有一批人希望独立于大不列颠帝国,但现在在经¬济上苏格兰和英国已经¬完全不可分了,现任英国首相——布朗,就是苏格兰人。
在爱丁堡的几天里,每天晚上吃饭的时候,苏格兰人都穿着他们的——“基尔特”,就是他们漂亮的方格裙,但他们不愿意称之为裙子,吹苏格兰的风笛。
在苏格兰的几天主要是打球,我一直感觉很幸运,当时去的时候是4月,本应该是阴雨绵绵、天气寒冷的时候,但在这个很差的季节里,我们得到了五六个非常好的天气,每天都是艳阳高照。
我当时感觉非常好,但开始打得并不好。我高兴的是,最后一次打球的时候,在圣安德鲁斯——我们最向往的球场,我打到了85杆。
在圣安德鲁斯球场第18洞,有一个著名的小石桥,高尔夫球手“金熊”尼克劳斯谢幕的最后一场球,就是走过那个小桥,向大家告别,一个非常感人的情景。我在这个小桥也留了一个影,我们同行的所有人都在小桥上留影。 (整理|本刊记者 贺大卓)

巴黎 一杯¬咖啡的闲适
巴黎是一个既不工业化也不政治化的城市,很像一个非常现代而优越的世外桃源,那里每个人好像都在欣赏艺术,欣赏生活,都在咀嚼生活的过程。
口述|锦½¬国际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知名作家海岩  
我不是一个愿意走动的人,尽管有时不得不走动。近来出行渐少,离开朝阳区的范围,对我来说便可谓之远足了。我甚至比较害怕旅行,那种颠簸劳顿的旅程我总是敬而远之。以前出差到日本,我们集团公司的高管曾为了看一棵树而驱车两个多小时行至东京,对着大树感慨一番,然后重新折回,这种事情我是不会奉陪的,我没有那个兴趣。
坦白地说,很少有什么景观能给我震撼的感觉。著名的尼亚加À¬大瀑布,那样的宽度与长度,倾泻而下,世界第一,可当我身临其境的时候,却没有照片里或者电影里展示的那种感觉,毕竟,摄影机与摄像机选取的都是最好的角度与最美丽的瞬间。我感觉不到震撼,只感觉到现实与想象间的落差,为了看这样一个瀑布冒雨远道而来,不值得。
说出来或许没有人会相信,一次去法国开旅游博览会,呆了整整20天,我没有去艾菲尔铁塔,也没有去卢浮宫或者凡尔赛宫,唯一去的便是巴黎圣母院,还是因为偶然路过才下车看了看,那是一座十分不起眼的小建筑,这个因为一部文学作品而声名赫赫的地方与人们心目中的样子相差千里。
中国人总是喜欢匆匆忙忙的到一个地方去看,看完了就拍照,说明我到此一游,再到下一个景点再拍照,拍完了再走。这些我没有兴趣,我的旅行心态更接近外国人。电影《迈阿密风云》在亚洲上映的时候,导演迈克尔•曼第一次来中国,他既不打算爬长城也不想去逛故宫,他认为了解一个国家的方法莫过于找了解这个国家的当地人聊天。于是,他邀请我在他住的酒店聊了两个小时,这是他的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去了解其他地方的方式,我也一样。比如,我的作品《玉观音》,写的是云南的故事,其中描写了大量云南的风土人情,但其实我到现在也没去过云南;比如,《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写的是绍兴的一个故事,可我至今也没有去过绍兴。
这种方式有些人可能不喜欢,有些作家一定要看到了,体验到了,才能写,需要采风,亲身经¬历,这种作家叫“行走作家”。还有一种作家就是坐在家里的作家,比如我,坐在金碧辉煌的酒店里面,一边用日本的瓷器喝着中国最古老的普洱茶,一边描写着最艰苦的农村生活,这是我的方式。
我喜欢的旅行方式是到一个地方很舒服地住下来,慢慢品味。其实,我是喜欢巴黎的,但不是因为那里有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景仰的名胜古迹、人类遗产,我喜欢巴黎只是因为它舒适,宜于生活。
那次去开会便如同度假,出门总是风和日丽,干净的街道,各种各样的名犬,闲适的行人。那里不像东京或者大阪,街上每个人都西服革履,匆匆忙忙,面目严肃的疲于奔命。巴黎是一个恬静的城市,你经¬常会看到在一片草地上或者一排台阶上坐着很多年轻人在看书,这在我们国家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是看不到的,我们的台阶上肯定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的。
但巴黎不一样,那里不是特别像一个首都,却又有着大都市的那种繁华和辉煌。那里的每一座建筑都干净且漂亮,建筑并不密集,它们的高度也恰恰是让人舒适非常,不会给你生活在高楼大厦群里的那种感觉,视野很开阔,道路宽敞而不拥挤,人也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如果你到北欧一些国家,就会发现人太少了,站在市区普通的大街上,左看右看也不见人影,就你一个人。到了晚上7点种,街上就根本没有人,所有的店铺都关门了,那样的城市,太过于寂寞。
而巴黎的夜晚是灯火辉煌的,但又不像北京或者上海那样摩肩接踵的,那么浮躁。巴黎人总是牵着狗,或者开着车,带着家人,出来看演出或者在街边茶座上坐一坐。北京也有效仿西方的街边茶座,但实际上它的前提应该是风和日丽,不晒不冷,没有灰尘。可在北京,如果坐在街边喝咖啡,一会儿,咖啡上就是一层浮土。
巴黎是一个既不工业化也不政治化的城市,很像一个非常现代而优越的世外桃源,那里每个人好像都在欣赏艺术,欣赏生活,都在咀嚼生活的过程。我是一个性子比较急的人,这些年来,我的生活每天都排满了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我向往的,正是这种节奏缓慢,无所事事,与世无争的生活。
如果以后有时间,当然,也许是在退休以后了,我不想去看什么泰国大皇宫之类的地方,只想去普吉岛过幽静的生活,或者回到当初我们路过的法国小镇上蜿蜒的街道,慕尼黑郊外小山上笨拙的木屋,又或者去四川的道教圣地青城山,远离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远离此起彼伏的勾心斗角⋯⋯去寻找,我心中的世外桃源。        (整理|本刊记者 孙雅男)

迪拜 炫耀式的大手笔
在迪拜举世闻名的七星级帆船酒店,一边是海,一边是沙漠,但迪拜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炫耀式的建设出一些让世人瞩目的东西。
口述|中国进口汽车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迪拜,却知道帆船酒店,这就是迪拜人的营销冲击力。
前段时间,我就在迪拜这举世闻名的七星级帆船酒店体会了一番,一边是海,一边是沙漠,但迪拜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炫耀式的建设出一些让世人瞩目的东西。
现在世界上最高的楼在迪拜,实际上那座楼还在建,也没有说固定要建多少层,多少米。包括他们的海上建筑也让人感觉到有一种很大的震撼,建设在海上的棕榈岛,伸进海域,像树一般,发散出一根根树枝,发散出一片片叶子,上面都是房子,极具想象力,也让人大开眼界。
据说他们的网上发售也极其成功,十几个小时之内便发售一空,这样的大手笔、大气派、大格局,让你不得不承认,迪拜人是在用一种全局的、全球的视野,去寻找自己的定位,寻求自己的发展。
在那样的条件下去推进这些东西的时候是很困难的,沙漠里室外四五十度的高温,水资源又缺乏,迪拜人却建设出如此美丽的一座城市,而且还要把它建设成一个旅游的中心、贸易的中心、海运和航空的中心,甚至要建设成区域的金融中心。他们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创造出这样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这也应该让我们思考一些问题,应该激发我们的创意。
在每一个我所走过的地方,我都不是单纯被风景所震撼,比如迪拜这样有创造性的地方,就搀杂了人的因素在里面。实际上,我喜欢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景观的地方,既能享受自然,又能感悟历史,到那些有故事有传说的地方,追寻先人的足迹。
丝绸之路便是这样一个二者的结合体,让我们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更体悟到历史的斑斓。各种各样的地质地貌,形形色色的生存状态,一座座古城、楼兰古国、高昌故城⋯⋯当往日的繁华已化作天边的砂碛、只留下残垣断壁的时候,故城好像跟我们诉说着无数动人或凄楚的故事。曾经¬的国家消亡、民族迁徙,人们被迫抛弃家园⋯⋯流沙随岁月掩埋了他们的足迹,故城遗址寂静无声地伫立⋯⋯突然间历史感油然而生,仿佛昭示着我们要找到历史的方位,不要为眼前的喧嚣而浮躁。
看到如洗的天空、圣洁的雪山,这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愉悦,灵魂上是一种净化,可能你能去掉很多乱七八糟的杂念,最后去追求你真正值得去追求的东西,不为其它的事物所干扰。视野开阔了,心胸自然也开阔了,不会再去计较一些细小的事情,也不会为一些小事情而生气,要更多的去包容。在这个城市里呆得久了,到外面去走走,你会发现,自己的身心,还有对一些事情的感悟,在不经¬意间改变。  (整理|本刊记者 孙雅男)


印度 那种信仰足以支撑整个人生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恒河边时,大家心里都产生了强烈的想要跳入河中接受洗礼的欲望。
口述|东星集团总裁兰世立 
说起旅游,我可算是行家。全中国,除了西藏,我都去过;全世界,我去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家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话一点儿不错,有些国家和城市带给我的体验和感受,比读书要深刻得多、有用得多。要说最让我震撼的地方是印度
印度之行让我惊叹宗教的魔力,这也是一次出乎意料的体验。
我们一批企业家一起去印度之前,大家都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在中国的寺庙旅游时,最多就是进去转一圈,甚至会觉得烧香拜佛显得很傻。但是在印度,你每到一个城市、一个景区、一座寺庙,都会被包围在非常浓厚的宗教氛围中,你周围的人都在虔诚地拜佛,你也就会不由自主地被这种气氛牵着走。
印度的地名很怪,很多地方我根本就没记住名字,但是却记住了当时当地的感受。在那里,你不得不承认宗教力量的强大。恒河是印度人心目中的圣河,接受恒河圣水洗礼在印度人看来是无比光荣的事。当我们一行人来到恒河边时,大家心里也都产生了强烈的想要跳入河中接受洗礼的欲望。后来彼此谈起来,都觉得很惊讶,那个时候思想仿佛不由你自己主宰了,会产生一些平时根本无法想象的念头。
我们在印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开头完全是观光客的心理,到了某个寺庙,只把它作为一个新景点,觉得挺兴奋;过了几天,就慢慢地被那种强烈的宗教氛围所感染,进到寺庙,会想自己是不是也应该下跪;最后就是真的变得很虔诚,会不由自主地烧香叩头。我从印度回来很长一段时间,旅行时见到寺庙都会很虔诚地进去拜一拜。
我觉得,印度人虽然穷,但是他们在精神上肯定很富有,每个人都有虔诚的宗教信仰,那种信仰的力量足以支撑整个人生。其实我们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这样,只拿着几十块钱的工资,但心理很充实,觉得自己像富翁,而现在呢,即使手里有了几十亿,却常常会感到空虚。
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几乎每个寒暑假都会出去旅行,背着黄书包、军用水壶和几十个馒头,我游遍了五岳。为了省路费,常常偷搭运煤的大货车,那是很危险的,常常不知道下一站会开到哪里。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去庐山,3个人只有5块钱,等到坐船回武汉的时候,没有钱买船票,只好把衣服当了。回到汉口,8分钱的公共汽车票也买不起,只好走回学校,非常累,完全走不动。从汉口到学校,几站地的距离,我们从上午一直走到晚上8点多。但回到宿舍,跟别人一说我们去过庐山了,就会觉得特别骄傲,一点都感觉不到苦。  (整理|本刊记者 罗影)

楠溪江 云在青天水在瓶
景与物、人与物的沟通使你慢慢明白我该怎么样平静。
口述|红蜻蜓集团¶¬事长钱金波
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心目中最美的风景,我会告诉他是家乡的楠溪江。虽然她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但她在我心中却举足轻重。
楠溪江很美,她也是国家级风景区,但很多人并没有发现她,或许这才保留了她的那份自然之美。
一提到我的家乡温州,很多人都会首先想起雁荡山。其实我觉得,雁荡山是阳刚之美,但是楠溪江是柔情之美,沿江走过,两边的青山,原始的风貌,会带给心灵至静的感觉。
如果你去过楠溪江,你就会觉察出这里与都市格格不入,你会联想到我们自己,究竟在激烈的竞争中会不会也保持着这份内心的宁静。
扯远一点,我一次去少林寺旅游,见了一个16岁的小和尚,他说因为家里穷,8岁的时候就进少林寺了。我问他你练武吗?他说也不怎么练,是做庙里日常的活。我又问他,你有没有想过出去?他说我也不知道出去能干什么,我感觉这里挺好,不想出去。我再问他,你想没想过讨老婆?他笑了,说没有想过。
我感觉平静需要环境,环境使一个人平静。
我曾有一个终极的目标。想创造一座田园式风光的劳动乐园。工人能够在一个非常宁静的环境中工作,不是闹市、集镇、工业区,后来因为各个政策不允许只能作罢。
其实,真正置身一种平静的环境下会不会什么都不想?我想也不会,但思想的波澜最终还是会回到平静。
1600年前任永嘉太守的是南宋诗人谢灵运,也就是当时温州的父母官。这位水诗的鼻祖非常喜欢旅游,他对自己脚下的鞋子进行了创新,做了一双上山可以卸掉前齿、下山可以卸掉后齿的鞋子,后来就命名为谢公屐。李白在《梦友诗》中描写了他的鞋子,“脚掌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想想也很有趣,自古温州就有了制鞋创新的鼻祖。
我也是制鞋的。2003年董事会,我们就到楠溪½¬的石桅岩去开。在企业重大转折和制定战略的时候,我们都会选择楠溪江。因为那里会给我灵感。(整理|本刊记者 朱雪尘)

孔庙 中国唯一的贵族世家
只有蕴涵¬着丰富人文精神遗产的地方才会让人觉得深厚,值得回味。
口述|正略钧策总裁赵民 
我们这个行业出差特别多,一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外面飞,但专门休假去旅游的机会却很少,所以我是公私结合。
去过很多地方,也了解了不少的东西,但真正给我印象深刻的则是山东曲阜的孔庙和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
读史明智。孔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唯一的贵族世家,无论历朝历代的皇帝,还是战乱纷争都没有破坏多少那里的风貌。想想看,孔孟之道为什么在中国会有如此长久的影响力,能够沿袭千年?只有到了现场,只有站在孔家墓地前,你才能深刻理解这里面的道理。一般的地方我是不会被轻易震撼的,但到了孔庙,那种感觉却是在别的地方所没有的。
还有就是到杭州,人家都跑去赏游西湖,我却独爱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虽然那里只有一部分,还不是全部,你还是可以想见当年的很多景象。我们现在的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但拿出现在中国最大最强的民营企业,跟老祖宗比也是相差甚远的。胡家一家的收入在当时相当于整个江南的收入,是清朝政府税收的一半,你说有哪个企业家能比得了的?而且胡雪岩不是像大太监刘瑾那样靠搜刮民财,聚敛国家财富起来的,人家是靠做企业起家的,有很多商道是值得我们现代企业家学习的。
中国有那么多的风景旅游点,单纯是自然景象的地方,我觉得就像只看到硬币的一面一样,过于单纯,只有蕴涵着丰富人文精神遗产的地方才会让人觉得深厚,值得回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你就会感悟到更多的东西。
比如,做管理研究,发展到最后,我就觉得很多东西是相通的。两千年前的苏秦纵横游说列国,这和我们现在做咨询顾问到各个省、各个市去解放思想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那时候一个平民被皇帝看中了,马上就可以当宰相,而现在我们是有公务员制度的,不会一下子就成了宰相的。
实际上,过去很多的东西,你把它翻译成现代语言,比如旧时候的当铺、票号里面的一些制度和管理体系,与现在人们常讲的法人治理结构什么的,从本质上看是一样的。我们看乔家大院、王家大院,那些建筑是典型的“和谐社会”,不像现在的楼房,隔壁出个什么事邻居也不知道,而这些大院里,要是哪里进来盗匪,整个院子都可以动起来,是成系统的。我们现在讲和谐,其实老祖宗留下来的四合院、园林、古城早就将天人合一的精神精髓融进了建筑。
(整理|本刊记者 严睿)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