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我的故事

我的思生活

策划| 天下工作室 主笔| 本刊记者 罗影 日期: 2007-11-05 浏览次数: 2216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法国】帕斯卡《思想录》

 

 

1942年,37岁的犹太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每个人在进入集中营前都要交出所有的财产和物品。弗兰克当时带着他准备出版的一部书籍,他渴望保留它,这是他精神之子。

当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奢望。

在充满屠杀和血腥的集中营里,弗兰克曾经绝望过,这里是没有人性、没有尊严的地狱。那些持枪的人,都是野兽,可以不眨眼地屠杀一位母亲、儿童或者老人。他时刻生活在恐惧中,这种死亡的恐惧让他感觉到一种巨大的精神压力,集中营里每天都有因此而发疯的人。

还好,弗兰克有未完成的手稿,这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在集中营里的每一天,他都在不停思考,努力回忆。凭着印象,他在可以寻找到的纸片上记下手稿上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多年后,从集中营被释放出来时,弗兰克精神很好,并且很快出版了多部脍炙人口的心理学著作。他的朋友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人在地狱里居然还能保持年轻的心境,保持创作的热情?

是的,精神的力量怎么形容都不为过。对于物质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箪食、一瓢饮足矣。但要活得精彩,活得有尊严,思想就是必需品。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如果精神垮掉了,没有人救得了你,上帝也不能。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在他的哲学名著《思想录》中写道:人是会思想的芦苇。这一妙喻,虽然带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但却深邃而形象地道出了精神力量的光芒。

成功者各有各的成功之道,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每位成功者都拥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或许是一本书的墨香,或许是一个人的光芒,或许是一件事的影像,或许只是一段音乐的回响……并非惊天动地,却足以使整个人生得以点亮。

对一轻集团董事长林永宁来说,前辈稻盛和夫融入骨髓的敬天爱人的思想就是他的精神标杆;对《科技日报》总编陈泉涌来说,做一个合格报人的理想足以支撑他一生不求回报的付出;对普乐普董事总经理魏雪来说,少年时代的过往让她坚信,再难的逆境中都有阳光;对易凯资本CEO王冉来说,坚持自己喜欢的是最简单也最有效的人生原则,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联系,做自己喜欢的,长久坚持下去就会成功,上帝赋予一个人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他圆满做完一件事……

把一切复杂的事简化,把一切沉重的事淡化。这是生活的智慧,也是思想的魅力。

 

王冉 我是北京著名的垃圾桶

口述|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

我从小喜欢看传记,而且基本上只看传记,公司传记或者人物传记。传记给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难说某个人、某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但不同人物身上的不同元素往往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冒出来并且对我产生影响。

最早对我产生较大影响的一个人是戈尔巴乔夫。当年我考哈佛商学院时,有一道作文题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我写的就是戈尔巴乔夫。可能现在很多女孩子比较喜欢普京,但在我眼中,戈尔巴乔夫更具个人魅力。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上中学,那时候国内外媒体关于戈尔巴乔夫的报道很多。这个人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了两点很深刻的影响。第一,他让我树立了一个观念:虽然很多现状是需要改变的,但一定要抱着一种建设性的心态。抱怨和指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站在旁边说东道西指手画脚,不如参与其中。这种根深蒂固的参与意识让我后来想都没想就决定回国生活和工作。

第二,他让我对一个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是当时很多西方媒体提到的戈氏的一个重要主张,Glasnost,好像是俄语派生出来的,翻译过来就是透明度的意思。1986年,戈尔巴乔夫极力倡导公开性透明度,要求解除对公开讨论和个人意见表达的限制。应该对人民说真话,不要害怕自己的人民。公开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现在听起来很平常,但在当时,真是很难得。即使在财经领域,透明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为什么公司上市后就会更加规范,更能得到社会认可?就是因为上市是一个让它公开化、透明化的过程。我刚到美国读大学的时候,还写过一篇题目无比宏大的文章《开放重于改革》,大致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对外开放,改革越成功结局就越悲壮,就是受了他的影响。我的这个观点到现在也没变。

最近,戈尔巴乔夫还给LV拍了一个广告片。他穿着细条纹的西服和大衣,坐在汽车后座上,旁边放着一个有LV字母的行李袋,汽车沿着柏林墙行驶——很富戏剧性的一个细节。大约十年前,他还给必胜客拍过广告。

有人说戈尔巴乔夫拍广告肯定是迫于无奈,窘迫的经济状况让他不得不这么做。我倒不这么看,在广告中,他只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个知名的普通人,但他把这种普通人的身份演绎得很从容。

我觉得他的人生像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传奇。当他处在人生最高点时,他利用在最高点所能掌握的权力去推动一些从长远来看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变革,但最终,正是这些变革把他自己赶下了最高点的位置。事实上,苏联解体后,戈尔巴乔夫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他为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我觉得挺值。人这一生要是能为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付出,哪怕结局不那么美好,人生也可以算是圆满的,过程最重要。当然,结果也重要,但没有你想象得那么重要。

人生应该享受的是过程。可能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应该尽量多地去尝试,一旦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就坚持下来。

我常说,我是北京著名的垃圾桶,什么东西都吸收,什么都有兴趣看上一眼。我看过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是《生死时速》,有段时间老飞美国,来回的飞机上连着看了五六遍,也不嫌烦,要是现在再让我看,还能看下去。虽然《生死时速》是很多人眼中的大俗片,但我觉得它拍得很好看,情节丝丝入扣,满足一部好电影的基本要求。还有《24小时》,也是我很喜欢看的片子,故事的结构性非常强,故事在什么地方转折,线索如何交错几乎受一种纪律性的支配。我现在觉得,拍电影、电视剧,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把故事讲好。

还有音乐,多俗的我都能接受,每次去钱柜,大家点的歌我基本都会唱,不管唱得好不好。我每周还在博客上推荐最新流行歌曲,很多朋友说太俗,但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对新事物总是很感兴趣,很愿意去尝试一下。

你看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他始终抱着一种游戏的态度在做自己喜欢的东西,最终也可以影响世界。其实像Google、Facebook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的创始人开头也都并没有想去改变什么,只是出于好玩、喜欢。事实上,如果足够幸运,选择的方向正确,把你觉得好玩的事情做好了,就会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反而是那些一上来就想着要改变世界的人,最后什么也改变不了。

我始终认为,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做自己喜欢的、热爱的、有激情的事情;当然,坏消息是,不一定做自己喜欢的、热爱的、有激情的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整理|本刊记者 罗影)

 

林永宁 我找到了伟大企业家的标杆

口述|天津一轻集团董事长林永宁

一次日本之旅,我偶然间看到了一本关于稻盛和夫先生的书,旋即便被这位日本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见证者的传奇经历所深深折服。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一手创造了两个全球500强企业(京瓷集团和日本第二大电信公司KDDI公司),更是因为他敬天爱人追求人生善与不朽的哲学思想和商业精神。

那是上世纪90年代,我正在天津一家叫做天磁的保健品企业工作,而稻盛的公司叫京瓷,和我们一样都是搞陶瓷技术的,可以算是同行,为什么人家能做得如此出色?这让我愈发关注起他的思想和理念。4年后,我在天津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稻盛经营哲学思想的组织,也就在那段时间,我拜他为师。

与稻盛交往,没有任何距离感。你不会感觉到他是世界500强的企业领袖,是很出名的大企业家。他更像一位有人格魅力和亲和力的长者,他的身上总散发着善良与温和的气息。对于我们这些刚出道的企业家尤其亲近和爱护,他总是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做企业的真谛。在他身上,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以人为本

这绝对不是一种口号,稻盛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将这样的大道理融入自己的事业和行动当中,并以此影响和激励更多的人。他做过的一些很小的事情,一直让我深深感动。

在中国,他有2万多人的企业,每当企业有大型聚会活动的时候,他都会给大家敬酒。要知道,他曾经患过胃癌,做过切除手术,不能喝酒,而且他现在已经76岁了,但每次他还是一口一口地喝,然后和每个人握手问候,认真答复别人提出的问题,合影留念。我和他认识十多年时间了,他从来都是这样的风格。

如果你去了解他,你就会明白,其实他做很多事情完完全全是义务、是责任。作为企业家,他有很多钱,但他把自己的财产捐给了日本的教育事业,他还成立了稻盛财团,创设了京都奖(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国际奖),每年在全球奖励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思想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稻盛曾说,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而中国企业家们的整体素质将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先生将企业家的使命提上了一个更高的高度,这对我们中国的企业家来说的确是一个应该去思考的问题。

在能力和学习上,我觉得中国企业家并不比德国、美国、日本企业家差,但为什么我们与他们还是有差距呢?其实,差别就在于企业家的价值观,我们在追求如何更快地制造利润,而他们则更讲求对社会的回报;我们在追求实现企业家个人价值,而他们则更注重为员工创造幸福。

敬天爱人,稻盛用一个最简朴的道理和他的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企业家的标杆形象。从单纯追求个人成功、企业利润,到现在能够踏踏实实做事情,担负起企业家的责任。我想,这就是他对我这样的企业领导人影响最大的地方。(整理|本刊记者 严睿)

 

魏雪 生活一下子不可思议地变好

口述|普乐普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魏雪

我还在日本念大学的时候,教授规定我们必看一本书,书名从日文翻译过来叫《夜与雾》,作者是一个犹太人。那是这个犹太人从纳粹集中营中生还的回忆录,讲了他如何被送进集中营,看到里面的人们如何被残害,如何被送到很多地方做苦力,后来又如何生还的整个过程与心路。我震撼于书中描述的纳粹的残忍,人性的残酷,原来生命可以如此脆弱,但生命又可以如此坚强。我至今依然记得,书的结尾部分有这样一段话:在我离开集中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愿意再去向别人诉说这段历史,因为,与我有过共同经历的人,我不用去讲述,他也完全能够理解这段痛苦的历史;而没有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无论我如何真切地去描述,他都没有办法真正理解与体会到那种痛苦。

由此,我想到了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或许曾经经历过的人们都曾无数次地去批判与回忆那段往事,我想,一定有很多人心里想说与那本书的作者同样的话。

我便出生在文革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和事充斥着我儿时的记忆,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人在逆境的时候可能会形成两种性格,一种是乐观、豁达,另一种则是消极、仇恨。我不得不提到我的父母,是他们,在那个梦魇般的年代,竭尽所能的让我远离黑暗的阴影,保护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没有走向极端而形成扭曲的人生观。虽然在物质上不能满足我,没有钱买玩具,甚至连保证我的营养都做不到,他们却依然努力让我幼小的心灵感受到爱,感觉到温暖,感受到生活里美好的一面、阳光的一面。

我的母亲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医药世家——白家老号的第十六代传人,我的父亲也来自当时很有名气的金融家族。文革时,这样的出身自然属于要被打倒的。抄家不知道抄了多少次,到最后,我们的房子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子以外,什么都没有,真正的一贫如洗,家徒四壁。可即使在这样窘迫的环境里,妈妈也会把房子收拾得很整洁。后来条件好了一点儿,我们家有了两间小房子,可以生一个火炉子,妈妈就把炉子擦得干干净净,在上面烤白薯,屋子里四处飘着白薯甜甜的香味。她还经常抱着我唱俄文歌,偶尔爸爸也会给我念诗。虽然似懂非懂,却让我感觉到,那个小小的屋子里也有阳光射进来。

小时候,爸爸总是跟我说,虽然你不是儿子,但是我得把你当儿子养,你也得把自己当成男孩子,要坚强,不要女里女气的,不要有女孩子的坏毛病。他经常给我讲花木兰的故事,教育我要像男孩子一样去思考。

很多人可能都无法想象,小时候的我顶着一头黄黄的短发,如男孩子一般弹球,拍三角,游泳,踢足球……爱挑衅,爱打架。也许那时候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出身不好,总觉得要自立,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你打我一拳,我一定还你一脚,绝不允许别人欺侮自己。有时候跟人打架把人家打伤了,回去父亲就会打我,可无论多疼我也忍着不哭。父亲问我,知道错了吗?我说,我没有错。我认准的事情,即使明知道做了以后回去父亲会骂我打我,可我还是会去做,回去也不会说谎,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就这样,直到文革结束,终于平反,家里退回了很多古董和现金,生活一下子又不可思议地变好了。在不用为了生计奔波之后,父母终于有时间好好管教我了,觉得我像小树一样需要重新修剪。

妈妈还是认为我应该像她一样做个大家闺秀,而不是一个爱挑衅的野孩子,不让我玩那些不斯文的东西,在少年宫给我报了班,要念诗词,念英文……甚至把我关在屋子里,让我画工笔国画什么的。经过几年的时间,居然真的就把我骨子里女性化的东西给磨练出来了。

但我儿时习得的比较男性化的思维方式并没有改变,那些东西依然延续下来,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价值观。(整理|本刊记者孙雅男)

 

陈泉涌 理想者的现代生存

口述|《科技日报》总编辑陈泉涌

近30年来我没干过别的,只做了新闻这一行,而且只待过两个地方:《中国青年报》和《科技日报》。我在《中国青年报》工作了22年,受《中青报》文化的浸染很深。《中青报》一向有热血青年的传统,当年提出的口号是办一张旗帜报、思想报、知识报、战斗报,所以,我思想中的理想主义色彩很浓。

我在《中青报》做过8年总编室主任、8年副总编,这两个都不是什么美差。总编室主任就是值夜班的,副总编也是干实在活的。在我之前,这两个职位都没人做过8年。事实上,我从1984年就开始值夜班,直到2001年离开《中青报》,加上在《科技日报》的这几年,大约当了20多年的夜游神

我出身农村,上学时就想做一个新闻人。上世纪70年代,我在廊坊团地委工作,喜欢看报纸,没事时自己也喜欢写点东西,后来就给《中国青年报》投了几次稿,正好是他们需要稿件的时候,编辑对我的稿子比较感兴趣,顺藤摸瓜找到我。我是在炕头上接到机关电话的,他们说有《中国青年报》的同志来找我。我骑着自行车过去,和《中国青年报》的主任及人事部的一位同志畅谈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他们问我是否希望到《中国青年报》工作,我说我做梦都想去。

我的梦想实现了,我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这样东西就值得我花一辈子时间去把它做出个响儿。至于钱、房子、名誉、地位之类的,不是一点儿不想,但我想得更多地是要靠自己的敬业去赢得,事实上也是这样,所以也不觉得实实在在有什么亏吃。

现代社会中,人们有太多的选择,太多的机会,往往挑花了眼,心浮气躁,反而不能专心做手头的事情。总觉得还有更好的机会等在前面,自己还能得到更多。越是这样想,最后越是什么也得不到,或者得到了却发现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

2001年,我到《科技日报》当总编,又有人跟我说,你应该端出点总编的架子来。我端不起来,我从来不知道怎么端这个架子。也有人说,当总编了,就别看稿子了。我觉得总编固然要筹划长远,看得更高,但绝不能离开稿件,不然就找不着感觉了。

我从来没有感到过失落或是遗憾。我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报人,一个合格的报人。我把自己的职业当作终生的事业来做。

我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现代社会中,一猛子扎下二三十年,可能显得有点儿让人不理解。但无论如何,只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传统的人在现代社会里也能生存得很好。

(整理|本刊记者 罗影)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