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首要影响力

跨国公司眼里的中国价值

出处|英才杂志1月刊 日期: 2009-01-05 浏览次数: 846
 

中国价值

金岩石:今天我们来探讨两个词,一个是中国影响力,一个是中国价值。这里面一定有东西,所以你们这些跨国公司才会冲到中国来。金融海啸来了,别人都往外跑,你们还在这儿,你们为什么不跑?你们到底在这里干什么?什么东西吸引了你们?

高群耀:不管是从企业的角度还是从职业经理人的角度,谈中国价值都是非常必要的。

伴随着中国崛起的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科技,一个是改革。科技,具体讲是数字化的科技。我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这场科技革命的受益者。而科技革命的过程中,有一个更重要的关键词,就是全球化。没有中国就谈不到全球化,只要全球化,就不能不涵盖中国。科技、全球化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就业机会,所以我们这代人是受益者。

林正刚:有观点说跨国公司互相之间是竞争、挑战的概念,现在这个概念已经过时了,要改了。我们现在是要找合作的机会。合作的机会比挑战的机会多得多,为什么要浪费时间挑战呢?挑战是内耗,所以我们要合作。

张亚勤:如果说中国企业走出去叫全球化,那么外国企业进到中国就应该叫做中国化。这个过程中,外企要主动、积极地调整身段,要融入到中国的产业里去。

什么是中国价值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尽管在全球金融风暴这个大的环境下,但中国还是最有前景的国家。

跨国企业到中国不仅仅是看前景,还看重中国是个创新的人才基地。微软在中国做很多的研发,其实最终也都是走向世界。微软中国的研发集团有一个理念:中国“智”造,“慧”及全球。所以,中国呈现出了极大的价值。

关志华:首先,巴斯夫来中国是为了交朋友。其实,巴斯夫在中国已经营了120多年了。此外,巴斯夫来中国,是因为中国有传统的文化,而且有很大的包容力。中国现在基本上是全球化的带动者。

陈锦亚:中国在全球是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过去都说中国和全球是两回事,我觉得是一回事,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也离不开世界。如果把中国和世界分得很开,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另外,我认为一个企业发展的社会责任特别重要。比如说铝制的东西是高消耗、环境污染很厉害,但是如果可以把铝制的产品做好,在生产中排出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氧气,那么这种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就大了。中国人必须成为狼,不能是羊,羊是要被狼吃掉的,中国人应该站起来和人家打,打赢了才是真正的英雄。

闵毅达:我娶了一个印度太太,但是生了一个中国孩子,我现在跟我的女儿学中文。我说的“印度太太”是指我太太的护照是印度的,“中国孩子”是指她的出生地是中国。所以,我拥有一个国际家庭。过去戴尔看重的是美国本土之外的成本——中国便宜,现在戴尔看重的是创新——创新的潜力中国更大。

 

全球共融

金岩石:现在,我们大家都被三个屏幕控制了:大屏幕电视、中屏幕电脑、小屏幕手机。这是幸福还是危险?

张亚勤:确实,技术有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我们不能变成技术的奴隶,我们要控制它们,让技术成为工具。比如,我的手机从来不开声音,我觉得手机不能有声音,手机是用来发E-Mail的,不是用来打电话的。

这三个屏幕是没有错的,他们是高科技公司不断创新的结果。而控制这些高科技公司的是在座的各位用户。所以,我相信人是比机器聪明的。最终的结果一定是人把机器作为工具,而不能被机器控制。

高群耀:这三个荧光屏的势力真的很大,这是IT、互联网、电信、传媒四大产业融合的结果。但是,我不同意这三个荧光屏是被技术所控制的,这里面传递的中心是内容,真正有价值的核心是内容本身。

张亚勤:如果一定要刻意强调某个国家化,那么全球化的真正含义应该是共融。今天,全世界的核心词是和谐,而不是哪一个主义战胜哪一个主义。

在过去30年中,我们最大的错误概念就是世界是平的。现在,世界其实不是平的,以后也不会。技术和人才可能已经跨越了国界,但是文化、产品、市场、服务却越来越本地化,越来越个性化。互联网是全球的技术,所以互联网在全球都能够成功,我认为这是很大的误解。成功的企业不仅仅是因为技术,而是从文化到商业模式都要做到最佳。

陈锦亚:我理解张亚勤的意思:全球化的意思不是说中国要把全球都中国化,而是全球在融合、保持自己文化的同时,能把其他文化中好的东西也融入进来,最后的结果是中国更加全球化,而全球也更加认识中国。

闵毅达:这三个屏幕跟我们原来的传统消费需求——吃饭、睡觉是两种层次的需求。以前是关注实际的需求,现在则进入了人们高端的需求。

技术就是超越身体的需求而满足脑子的需求。当你的脑子有了需求,技术会让你的需求更加强大、更加有力,当人们用脑子来创造东西的时候,创造力会更多。所以,中国的文化作为一个头脑中的东西,通过现代的技术,能够给世界更多的影响力。

林正刚:如何看互联网的发展,今天的中国已经领先全世界——中国的网民是全世界最多的。其实,无论推什么技术、什么内容,用户不接受还是没有用。比如上网,如果没有网民的需求,最终就不会有网络的发展,也就没有这么多的网民出现。所以,技术只是手段,最后能否成为趋势,完全是市场的需要。

因为金融海啸的关系,所有的公司都会受影响,大家的第一个反应是降低成本。思科降低成本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安装一个视频系统,一年中思科大概节省了1亿美元的会议往来交通费。

关志华:有两个很简单的词:一个是生命周期,一个是生活方式。我们看一个产品要看它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发明、制造、使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可能是问题的制造者,但是综合来看,有些则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第二个是生活方式,就是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我们要反思生活的需求。我们告诉所有的生产商,我们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

 

制度创新

高群耀:外企进入中国分为好几个阶段。原来讲引进,与之对应的是冲向中国。今天讲走出去,所以,已经在外企工作和即将工作的人,他们即将是中国走出去的力量。外企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最难的是人,现在中国走出去最难的也是人。

外企在中国做事,常常得益于政策的变化和制度创新。我想请几位老板谈一谈,你在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如果有,你在什么地方曾经做过制度创新?

林正刚:过去几年来,我没去特别追求创新,没去追求在美国没有做过的东西,只是根据需要,想了一些方法,自然就变成了一种创新。这代表什么呢?实际上,我觉得今天的中国市场是很大的,所以有很多机会创新。

张亚勤:我举一个例子。几年前,很多的优秀人才都希望得到博士后学位。但是,博士后本身是外企或者是跨国企业所没有的。这对于我们是一个限制,微软就很难吸引这样的人才。最后,我们和有关部门花了3个月的时间,在微软研究院做了一个试点,成立了跨国企业的博士后工作站。通过这个机制,我们吸引了400多个最优秀的人才。但是,这种做法在美国是不存在的。我认为,这就是在中国的制度创新。

关志华:制度创新不是关着门自己创新,创新是一门学问,需要很长的时间。我想,国外公司基本上在国内都有研发,而这些研发人员、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国内的。在这种交流上,重要的一点是外资公司能够带动创新。

科技本身可以带动很多,但是这种科技不是我们一家独有,还要看市场。我们更希望跟国内的品牌合作,共同寻找未来的商机。

陈锦亚:在过去的20年,我们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跨国公司在中国追求什么?到底全球在中国追求什么?中国在全球追求什么?

我不能说我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理解,但是我最近在看老子的《道德经》,我发现观念转换是个最重要的问题。妄自菲薄是不可取的,目空一切也是不行的。30年的改革和开放,最重要的是把中国人的观念给改变了。所以,技术创新最终改变的还是观念——中国人不要把中国看成是国中之国,全世界也不要把中国看成负面形象。

我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人们的社会存在就是因为人们的意识”,其实人们的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中国人的特点是社会的变化可以被接受,中国人的包容性比谁都强。

闵毅达:中国要取得成功,最大的风险是在全球化和金融危机当中的保护主义和封闭。中国的成功要依靠全球一体化,在一体化的进程当中,才能够看清中国的位置。

全球化是好的、技术是好的,这是大家接受的观念。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创新能够给我们带来力量?所以,当中国接受了全球化是好的、技术创新是好的这两个概念,实际上中国就接受了这两个东西的核心——融合、共融是好的。所以,当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创新的时候,创新最大的益处就是它带来了长期的利益。

金岩石:和谐社会的“和谐”一定是超越国界的,而技术创新和全球化都给我们带来了和谐的利益。所以,什么是中国价值,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智慧,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通过各个不同的角度都能够看到的东西。

(文字整理|周莉)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