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我的故事

我的父亲母亲

策划|天下工作室文|本刊记者陈培婵/罗影编辑|张军 日期: 2009-12-01 浏览次数: 8403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法用言语尽述的。
  因此,在本期《英才》这组回忆父母的文章里,家庭温情充斥在企业家们讲述的故事中,再正常不过。
  有句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唯一不能选择的就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是的,父母不能选择,但是,人生的路可以自己选择。父母把子女带上了人生的跑道,怎么跑还要看自己。
  跟很多人一样,文中四位企业家不单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他们受益至今的东西,并加以很好的运用,才有了他们的今天。
  真正明白给予与获得的关系,才是他们人生最大的收获。从四位企业家的讲述中可以体会到,子女对父母的爱,除了亲情外,更多的是感恩。
  不是只有惊心动魄的故事才动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故事永远是那么温馨、缠绵。


父母传递给我的观念是要永远做一个普通人,一个人要把自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作为最大的财富。
一种活着的态度

口述|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毛大庆
  我的父亲杜祥琬是中国“两弹一星”的核心人物之一,他长期从事核武器理论设计与核试验诊断理论研究工作,是核武器中子学与核试验诊断理论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作为学术带头人,在他的主持和直接参与下,解决了大量中子学物理问题,提出并研究了多种测试项目,提高了中子计算数度,发展了基本完整而实用的系统核试验诊断理论,使我国在这一创新高科技领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中国“两弹一星”可以说是最早的两代海归和国内一批优秀人才共同努力的结果。邓稼先、钱学森、王淦昌、郭永怀等他们是第一批海归,解放前留美,解放后毅然回国。而我父亲则属于国家为了保障国防科技研究,最早派到苏联学习的那一批,相当于是第二代海归。
  国家863计划中,在老一代科学家钱学森、王淦昌、朱光亚等帮助下,他又成为中国新型强激光研究的开创者之一、863计划激光专家组的首席科学家。此外,父亲还担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我的母亲毛剑琴也曾经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她学的专业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后来,母亲长期进行航天设备的推进系统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及教学工作。培养的博士硕士很多都在神五、神六等的工作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所以,我一直都觉得自己跟他们离得很远。首先,他们的专业我听不懂;其次,因为工作的性质,他们也很少让我知道他们具体做的是什么。小时候,我家里有规矩:他们的房间我几乎很少进,他们桌上的纸我从来都不敢碰,因为不知道哪张纸上可能就是机密的信息,我也从来不问。
  那时候,他们经常去一些奇怪的地方,和一些叔叔、阿姨说起“沟里”,听起来像“黑话”一样,后来我才知道研究所都是在山沟里的,去“沟里”指的是去做研究。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有很多奇怪的东西。比如有一件类似于飞行员带的那种很大的风镜,还有打孔纸,上面都是数,是当时的电子计算机运行的数据。中关村出现的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服务对象就是搞尖端科学研究的这批人。
  小时候爸妈经常不在家,我很难见到他们。甚至三岁以前,我只对父亲略有印象,对母亲几乎没有印象——在那以前,她几乎没和我在一起生活过,一直在绵阳山里的基地做研究。以至于我三岁多她回家时,我把她叫做“阿姨”。
  相对而言,我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稍长一些。
  对国家、民族、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这些宏大概念的理解是我从父亲那里学到的。这与他的工作有关,更与他的家庭有关。
  我的祖父杜孟模是中国共产党最早期的党员之一,是我党优秀的先驱人物。祖母是历史教育家和学者,与刘和珍同是辅仁大学的同学。“三一八”惨案的时候,祖母曾和刘和珍等一起参加学生抗议活动。
  父亲家“文革”期间遭受了巨大冲击。祖母被四人帮直接点名,死得非常悲惨。祖父当时是河南省副省长、政协主席,却被严重迫害,后来半身不遂,孤零零死在家里。胡耀邦领导下的拨乱反正工作中最早平反的一批便是我的祖父母。
  遭受这么大的打击,原本可能在家庭中留下很深的“文革”烙印。早在“文革”中,家族中就出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有人认为爷爷奶奶真的有问题,有人认为被打倒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
    而父亲则不同,最初他不跟我讲这些,等我稍能理解这些事的时候,他则逐渐引导我理解那个时代,告诉我爷爷奶奶是好人、是英雄。父亲从没有因为家庭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反感这个国家,而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看待那样一场浩劫,反而更加努力为国工作。
  另一个在火车上的故事,也让我重新认识了人生。
  高考结束后,父母出差去大连,我也同去。他们坐软卧,理论上可以帮我也买一张软卧票,但是父亲并没有这么做。他说白天可以在软卧玩儿,但是晚上睡觉必须回到硬座车厢去。那时候的火车,硬座车厢又臭又脏,和软卧车厢是两个世界。
  结果,我白天没在,硬座也被人占了。父亲没有让我回软卧,只是和乘务长说给我找个地方挤一下,说完就走了。没办法,我只得拿两张报纸坐在两个车厢中间,其实就是厕所门口。那个地方很臭,睡不了觉,我只有看车厢里面的人打发时间,发现大家都是满脸不高兴。
  第二天,我跟父亲说起我所看到的。他说:“你看得角度很好,中国很多人其实是不高兴的,为什么呢?因为还有很多人是贫穷的,生活很糟糕,很多人的生活和你大不同??”这件事情我到今天还记得非常清楚。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怎么理解这个庞大复杂和多元的社会,怎样去认识自己的生活,并且知道今天的生活和这个社会是什么样的关系。
  曾经有一段时间出国热,班上几乎所有同学都在考托福,因为母亲在国外,我是比较有条件出国的,但是我当时内心很抗拒,老想为什么要出国?我的中国情结很重,当时满脑子想的是去农村走一走。那年寒假我去了河南的农村,坐在那种没有窗户的破公共汽车到嵩山去看少林寺。走在黄河沿岸,看一个一个残破的窑洞,当时的我真没有见过这么穷的地方,也很难理解那时的国家怎么会是这样的情景。
  我到河南烈士陵园去看爷爷的墓地,发现杨靖宇、徐海东、吉鸿昌等烈士的墓地也在那里。他们都是离我们很远的革命英雄,只在小时候听过关于他们的故事,但是一下子,我觉得和他们很近,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国家建设了这么多年,烈士牺牲了这么多年,人民生活怎么还是这样?我们读书为什么呢?那一次,我的内心产生了很多的疑问。
  于是我写了一封十几页的信给我父亲。父亲给我的回信也很长。他说很欣慰我能有这样的思考,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我所看到的那么多人不高兴,正是为什么我们要努力让国家强盛的原因。
  总体来看,在我的家庭,家长里短、嘘寒问暖的场景比一般家庭少很多,甚至打起电话都有些官腔,但重要的是,父母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心灵影响是难以言表的。
  虽然从小周围是很多的著名的科学家,生活条件一直还算不错,但父母传递给我的观念是要永远做一个普通人,一个人要把自己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作为最大的财富,要告诉自己你能够过最普通的、条件最差的生活,而且时刻不要忘记这是最大的本领。
  他们还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概念,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总会碰到不同价值观、不同层次、不同知识修养的人,不要轻易去看不起谁。人的心态要平和,要把自己放低。
  还有一点,他们并没有给我讲太多,但是他们的身份与工作得以让我有机会接触到,那便是英雄主义的教育,这一点给我莫大影响。
  父亲给我讲过一个关于郭永怀的故事我印象至深。郭永怀是和钱学森一起留美、一起回国,也是第一代“两弹一星”功臣中重要的科学家。在一次从核试验基地坐军用飞机回来的时候,飞机失事,郭永怀牺牲了。在清理现场时人们发现,烈士的遗体都烧焦了,但是他和秘书两个人在失事的一霎那死死抱在一起。艰难地把他们分开后,人们发现他俩的肚子和胸部是保存完好的,两人中间完好地保存着装着重要数据和机密文件的公文包。
  就是这些故事里才有的人物,和我们住在同一个大院里。平日里,我看着他们去买菜打酱油。这些琐事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朴实。所以,对于牺牲、奉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人生价值这些词,在我看来是很具体的。
  通过观察父母和父母身边的人我明白了,英雄主义不是说去冲锋打仗,而应该是敢于面对挑战、敢于在挑战面前脱颖而出的大无畏精神。英雄主义会让一个人的气质、气量、思维的空间全面产生变化,最重要的是一种活着的态度。
  (采访|本刊记者陈培婵)

 

批斗会一结束,父亲马上就抬起头指挥大家退场,然后就和老师们打篮球去了。让别人感觉不到他的屈辱和痛苦。

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中

口述|鼎晖创业投资合伙人 王功权
  我的家庭有一段颇为波折的经历。父亲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爷爷娶的第一位太太在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就去世了,娶的第二位太太不能生育,后来,爷爷又娶了我的奶奶。
  但是很不幸,父亲9岁时奶奶因病去世,11岁时爷爷也去世了,留下父亲和叔叔两兄弟和同父异母的姐姐。就这样,三个孩子在二奶奶的抚养下长大。
  在父亲十三四岁的时候二奶奶把他送到新京(伪满洲国首都,现吉林省省会长春市)上学。在学校里,父亲参加了革命,同当时的武装部队一起进行当地的土地改革工作。
  土改工作很快推广到家乡。因为此前爷爷买了很多土地,甚至是将太爷爷留下来的酒坊都折了现买地,而家里的情况很明显:一个妇女带着三个孩子,没有劳动力,全部的生活来源依靠土地——剥削率百分之百,就这样,死去的爷爷被划为地主成分,父亲成了地主的后代。
  没有办法,父亲只有回家替爷爷接受土改斗争。他参加过土改,对革命的趋势非常清楚,所以积极配合土改工作队,把家里的东西分了个精光,只剩下一个简陋的草房、一口锅、几床棉被,变为赤贫。那时候,他也就是十七八岁。
  此后,父亲参加生产劳动,成了普通的农民。解放之后,县政府招聘教师。父亲考上了,从此做教学工作直到退休。
  那个时候教学条件很艰苦,基本上是裤腿一挽、行李一背,就像是带上了军令去办学。等学校建好了,招上几位老师,他就被派到另外一个地方办学校。
  由于总是从一个地方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又没有自行车,父亲常年走路上班,披星戴月,风雨不误,没有迟到、早退过一次。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去学校,很晚才回来。
  而且父亲把时间控制得很准,以至于沿途的老百姓都认识他。有意思的是,人们常常把王老师有没有路过作为计时标准。
  当然,事情都有两方面,因为常年的坚持,父亲现在身体非常好。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在小区里散步,时间还是非常精准。
  因为家庭出身不好,在父亲的教师经历中,曾遇到过很多波折。“文革”时期,邓小平有一次复出,我父亲也被提拔上来主抓全乡教育工作。一上任他就开始制订教学计划和大纲,但是很快又被打成右倾翻案风的代表人物,要挂着牌子接受批斗,临走之前他还撸胳膊挽袖子,唱上一首《红梅赞》。
  有一段时间,父亲和我在同一所小学,他是副校长,我是学生。因为我在班上学习很好、又是班长,所以我还要写批斗发言稿。
  开批斗会的前一天,父亲会问我:“你的批判稿写好了吗?”我就把稿子给他看,他特别认真地修改,改完之后要一遍一遍地读,读过之后再让我读。整个过程就好像在批斗别人。其实他只是关注我的批判稿写得好不好。我曾经问他:“爸爸,这不是在批你吗?”他说:“没事儿,关键是你把稿子写好。”
  开批斗会的时候,他在前面站着,旁边一排一排的学生围着,父亲低着头。如果我读得好,他会抬起头看看我,一副很赞许的样子。批斗会一结束,他马上就抬起头指挥大家退场,“三班、三班从后面走,五年级、五年级不要挤??”然后就和老师们打篮球去了。
  他用这样的态度来面对一切,让别人感觉不到他的屈辱和痛苦。我当时的感觉是:一般的老师是不会挨批的,挨批的都是领导。
  父亲74岁退休。忙碌一生,他觉得退休之后自己不能无所事事,就从头开始学习画画。画了很多的花鸟工笔画之后又开始画油画,而且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画鸟的时候,羽毛画得非常细致。这样的高龄能够做到眼不花、手不抖,如果没有很静的心是画不出来的。刚刚,父亲过完八十大寿,在宴会上,我和哥哥妹妹把他60多幅的花鸟工笔画和40多幅的油画在现场全部展出。
  我非常敬重父亲,从来没有看到他因为我挣很多钱而感到特别自豪。他好像是活在自己的价值观中。每天都过得挺来劲儿,好像比我的生活更加有底气。
  当然,母亲的勤劳、朴素、包容、对子女的关爱、对丈夫的照顾也是毫不逊色的。
  一直,我认为亏欠母亲很多。唯一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我带她去看了给她准备的墓地。到了凤凰山陵园,我说,“娘啊,假如将来有一天你过世,你觉得这一片陵园好吗?”她看着远处的山清水秀回答“儿子,要是能够在这儿挺好的”。
  这其实是很敏感的事情。但是我这么做了,母亲很高兴,后来我在那儿买了墓地。半山坡上,一眼望去景色很美。给母亲扫墓的时候,我觉得心里会好受一点,心想至少这个地方是母亲喜欢的。我有时候会特别地想她,想她的时候便去扫墓,不论是什么日子。我就坐在那儿,点上一炷香,一支一支地抽烟。
  (采访|本刊记者陈培婵)

 

我跟父亲之间的矛盾很少,最大的一次冲突是为了我要跟张宝全结婚的事,那次,他打了我一辈子里唯一的一巴掌。

对我采取“放养”政策

口述|今典集团联席总裁 王秋杨
我的父亲是一名职业军人,但他很细心、多才多艺、很爱孩子。在那个年代,父亲算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由于爷爷当年闯关东到东北做茶叶和丝绸生意,家里条件不错,所以父亲得以在哈尔滨一中念到高中毕业。毕业后,父亲怀揣两个手榴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参军去了。
  从解放战争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直到金门战斗,父亲从北打到南,最后留在了福建。我出生的时候,家在福建山区,父亲是一个师长,不久后升任副军长。小时候我们老搬家,从漳州、厦门、泉州到莆田,经常住防空洞。最深的记忆就是那会儿时刻不忘“解放台湾”,不时地,会有热气球从对岸飘过来,这边也有气球飞过去,撒传单、撒生活用品......
  在当时野战军的环境里,我和父亲的距离很近。他在上班的路上就能看到我在水塘里抓青蛙,或者我在捉蚂蚱的时候也能看见父亲带着部队经过。所以,虽然他工作挺忙,我们之间的交流还是很多。而且,我和父亲是那种无话不谈的父女。
  小时候,我经常跟父亲一起散步。他是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我老得跟在他后面小跑。他喜欢边散步边给我说历史故事,像三国演义、春秋、战国之类的。所以,我读的第一本书、也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三国演义》。
  我哥哥比我大10岁,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印象中,父亲总是在夸我、肯定我,让我树雄心、立大志,告诉我女孩子也要大气。所以我从小就胆子大、主意正。
  “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这句话很有道理。我的童年特阳光灿烂,自我感觉好得不行,所以长大后也特别自信,这种感觉挡都挡不住。
  我母亲没什么文化,不过人长得很漂亮。刚解放的时候,部队上给干部们介绍对象,因为当时我父亲的官不大,轮到他时,没有满意的。他自己也谈了几个,有海外华侨,也有过去的同学,都是那种既会游泳又会弹钢琴的洋派女孩,但组织上认为出身不好,不同意。后来父亲回山东老家时,在一个集市上看到我母亲正在卖东西,当即一见钟情,更没想到母亲一口答应,第二天就跟着父亲去了部队。
  父母对我采取的政策是“放养”,不会像现在的家长,对孩子过度照顾。这也养成了我凡事很要强、负责,甚至有一点硬撑的性格。
  小时候,我是孩子群里的司令,手下号令上百个小孩。那时候,经常打架,那些比我大、比我高的男孩子都打不过我。常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我家告状,还没等我爸妈说什么,隔壁邻居就会说,“哎呀,你也好意思来告状,你儿子比人家高那么多”。
  我很少挨骂挨打,记忆里只有一次被妈妈声泪俱下地批评过。那次,我考试没考好,放学后妈妈让我待在家里老老实实学习。结果那天爸爸下班早,带我去粘知了玩。等我俩高高兴兴地粘了一堆知了回来,等着我的是妈妈一顿狠狠的批评。
  以前,我跟母亲之间的矛盾会多些。她认为一个女人不应该老往外跑,但她跟我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我也没什么兴趣听。不过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理解了母亲,跟她的交流也多起来。
  我母亲认为女人一定要会女红,所以我会织毛衣,还会一点简单的裁剪,会踩缝纫机。现在,我在家的时候,会专门留出时间很耐心地跟她聊天:最近菜价是不是涨了呀?新买的洗衣粉是不是比原来的牌子好用?刚请的保姆干活怎么样?虽然我对这些并没有兴趣,但我觉得她需要陪伴、需要倾听,她也需要被人重视,她对家庭的贡献需要被肯定。
  从小到大,父亲始终是我的偶像。小时候,别人问我崇拜谁,我毫不犹豫就想到爸爸,他是我很多年里唯一崇拜的人。他不但打仗很厉害——他的部队被称为“红色尖刀连”,而且还会拉小提琴、会吹口琴、会骑马、骑自行车??在我的心目中,他真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
  父亲还很爱赶时髦。在当地,我们家是最早有录音机的。父亲喜欢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就抱着录音机坐在电影院第一排,把整个电影的现场声音录下来,回来再一遍一遍地放。
  后来收音机性能好了,能收听到“敌台”,他特别喜欢邓丽君的歌,是邓丽君的超级粉丝,后来甚至收集了她所有的碟片和磁带,每个都用专门的袋子装好。
  在福建的时候,父亲还是军区里最早玩照相机的。他没事就爱给我们照相,但我们住的地方太偏远了,彩色照片没条件冲印。他就偷偷地托华侨带到香港去冲印。所以,我曾经有很多小时候的彩色照片,但因为福建天气潮湿,后来家里好多老照片都被白蚂蚁吃掉了,很可惜。
  爸爸还很好学,直到现在,80多岁的人了,读书看报的时候,发现不认识的字,马上去查字典,查到了还要把拼音注出来,写得大大的贴在墙上。前阵子我看见他拿了本日语速成的小册子在翻,旁边居然还有英语、俄语的。这阵子又在弄网络,学上网。
  父亲在福建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离开福州军区后,父亲在江西南昌陆军学院当了几年院长,后来又当过南京军区副司令、北京军区司令。
  我跟父亲之间的矛盾很少,基本上他做的事情我都觉得是对的,我做的事情他也都觉得是对的。几十年来,我们之间最大的一次冲突就是我要跟张宝全结婚的时候,那次,他打了我一辈子里唯一的一巴掌。
  之后,我们好几年都不联系。虽然彼此心里都很惦念牵挂,但父女俩都是很强势的人,不会轻易妥协。那段时间的确挺难熬的。当时,我和张宝全两人都在上学,生活拮据,每次回家,妈妈也不能直接给我钱,那样太伤老人的原则了,但她会把家里吃不完的粮票统统给我,其实她也知道我用不掉这么多粮票,不过,粮票可以拿去换鸡蛋、换其他生活必需品。
  后来随着我们正式领证结婚,父母也就慢慢接纳我们了。现在,我们跟父母住在一起,每天回家能看到老人孩子,我觉得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要是我晚上说好回家,多晚爸爸都会等我。好几次我悄悄地回去,以为大家都睡着了,结果刚走到楼梯口,砰,灯就亮了,爸爸在那里等着呢,让我非常感动。
  对于我经常出远门,父亲很担心,他总跟我说:“没事去爬什么山啊,这么危险,上有老下有小的,你以为你还年轻啊。”但另一方面,家里来了客人,他就会跟人家吹:“我女儿,登顶过珠峰、去过南北极呢。”
(采访|本刊记者罗影)

 


除了在学校之外,回家我也要面对老师、甚至校长。这种现象让我一直把家长和老师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

所有的谎话都要暴露

口述|北京银信投资公司董事长 张民耕
  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标准的教师家庭。爷爷是同济大学图书馆馆长,父亲是上海浦明师范学校校长,母亲是南阳中学英语教师。
  父亲给我的感觉一直是张校长,不分家里学校,始终不苟言笑,很严肃。他回家时,我感觉更多的是,张校长回来了。母亲在我就读的南阳中学任课,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我在学校做什么,母亲都一清二楚。所以,那时候的我每天压力很大,因为跟别的孩子不同,除了在学校之外,回家我也要面对老师、甚至校长。这种现象让我一直把家长和老师这两个概念混在一起。
  在这样一个教师之家,我从小受到的都是非常正统的教育,通俗的表达就是,老师在学校怎么要求学生,父母在家就怎么要求我。
  印象最深的就是价值观的教育。记得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肚子饿,看到对面商店里买的巧克力糖,真是诱人。于是,我从家里偷偷拿了几分钱去买。没想到吃完糖没有收拾干净现场,糖纸被爸妈发现了。
  没说的,父母开始追查糖纸是怎么回事。开始,我支支吾吾编了一通谎话,错漏百出,最后实在无法自圆其说,结果可想而知——我遭到一顿好打。这次我生平少有的挨打让我记忆犹新。
  这件事之后我开始明白,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直面问题、困难、甚至是错误。很多事情是编谎话搪塞不过去的,为了一个最初的小谎话,你要编织一个更大的谎话,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资源不够用,到那时,你所有的谎话都要暴露。
  当然,不同的年龄,感触也不同。
  “文革”期间,我家里受到很大的冲击,父亲的职务也没有了,被关在牛棚里。1968年,整个社会宣扬“知识无用论”,那一年我上初二,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我跑到区革命委员会写了血书,要求上山下乡。当时,正好黑龙江建设兵团成立,在上海招人,就这样,我开始了长达七年的下乡生活。
  走之前,父母帮我收拾行囊,在被褥卷里塞了很多书,在送我的路上还嘱咐我好好读书。在社会那样看待知识的环境下,他们自己已经被列为“臭老九”,被批斗,但还是希望我多读书,并坚定地教育我:做人、做事的道理都在知识中。从小我住在同济大学,周围都是知识分子家庭,那个环境的价值观是谁有学问谁就有出息。所以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环境中,父母的坚持让我对书本依然保持着最初的敬仰。加上我插队所在的连队,由上海三个重点中学的同学组成,学习氛围很浓,经常交换着看书。
  我现在还记得,父亲给我带走的书中,有一套是他在上海市委党校上课时的学习材料,中译本的苏联教材《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上下本,因为之前毛泽东读过,并开展了全社会的讨论活动,因此不在禁书之列。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很理想主义的,他们是非常认真的教师,他们在培养孩子的时候也很认真——凡事只要做,就必须认认真真地去做。
  从小,我就受到这样正规的教育,传统观念非常强。我似乎回想不起来父母给过我们任何一点不正统的教育,哪怕是“要为自己多考虑一下”这种话都没有听到过。
(采访|本刊记者陈培婵)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