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投资

张亚勤:决战云端

文|本刊记者 王颖 日期: 2010-09-03 浏览次数: 6757

  这一阵子张亚勤迷上了电视剧《三国》,吴蜀魏之间的竞争与联合、制衡与博弈,其实像极了今天的微软、苹果与谷歌这三家IT公司之间的关系。

  微软曾经是全球IT业的绝对霸主,过去几年它的江湖地位却不断地受到来自苹果、谷歌的挑战。一个是老牌竞争对手——苹果成立于1976年,仅比微软晚一年,亦敌亦友20多年;一个是新进明星,2007年才迎来成立十周年生日的谷歌,从事的是曾被微软当作“小业务”的搜索引擎。

  这两个对手不断地给微软制造着麻烦:从ipod、iphone到ipad,苹果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推出又炫又酷的明星产品;谷歌则高举“开放、自由、免费”的大旗,在搜索这个平台上向四周延伸。

  尽管这三家公司在全球都拥有无数的粉丝,但在此消彼长的竞争过程中,对他们的评价也褒贬不一。常将微软的稳健与保守划上等号,而苹果、谷歌的酷炫归之为创新。

  今年5月26日,苹果以2221.2亿美元的总市值超越微软的2191.8亿美元,但苹果的超越是短暂的。从7月份最新公布的财报来看,微软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利润总额达到45.2亿美元,总营收达160.4亿美元,这一业绩刷新了公司季度盈利新纪录;反观苹果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利润总额达到32.5亿美元,总营收157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却未能如预计一般超过微软。微软首席财务官克莱因表示,微软得以实现突破性的利润增长,在于产品销售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对生产成本的控制。

  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则称微软将更专注于推出新产品和提高盈利能力,还强调微软仍然是盈利能力最强的科技企业:“竞争还将持续很长时间。我们的竞争对手很优秀,但我们本身也非常擅长竞争。”

  “如果认为微软缺乏创新,那么外界对微软的perception(感觉)是错误的。”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告诉《英才》记者。

  过去和微软比肩的是思科、IBM,现在是苹果、谷歌,每隔五年微软身边就会有一个或者几个不同的竞争对手,“也许再过十年,我们还在最前端,可是和我们竞争的公司,就不在那儿了,这是因为微软一直有研发,有创新。”张亚勤说。

  现在 做好三件事情

  自从现任CEO鲍尔默2000年接替比尔·盖茨,媒体对鲍尔默的质疑之声就从没间断过,认为其执掌的微软主要业务仍局限在盖茨时代的视窗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缺少创新。对于他的战略及其他本人总是喋喋不休。

  当人们在盛赞苹果新推出的平板电脑ipad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平均每3秒钟就能卖出1台时,可能会忽略了Windows 7的成功。它在上市后9个月内已售出1.75亿份,相当于每天售出60万份,每秒售出7份,速度比卖得最好的Window XP还要快两倍。

  张亚勤认为,对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件事情:创新、产品和利润。

  从Windows 7、Office 2010,到Xbox 360、Windows Phone 7、云计算,在张亚勤的眼中,不管是微软现在的产品,还是即将推出市场的新产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创新成分上说都是微软历史上最多的。

  由于Windows 7操作系统的强劲表现,整个2010财年,微软营收达到创纪录的624.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微软2010财年运营利润为241.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8%。微软2010财年净利润为187.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9%;每股摊薄收益为2.10美元,较上年增长30%。

  微软的服务器与工具软件比Windows更隐蔽地躲藏在人们通常的视线之外,从销售额上看它已经是微软最大的业务板块,今年超过150亿美元。当张亚勤1999年加入微软中国研究院时,他记得微软刚进入此行业,它还只是不到30亿美元的小业务。

  那会儿,微软也刚刚做Xbox不久,在持续近十年的研发投入后,今年初,Xbox超过索尼、任天堂,成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平台,2010年的利润也将超过10亿美元。

  “所以,说微软的产品还主要是Windows,Office,这是不准确的。”张亚勤说,微软旗下的hotmail是全球最大的邮箱,MSN是全球最大的即时通讯工具。

  当然,张亚勤承认微软在过去十年中,也走了一些弯路,搜索引擎和移动领域是两个最大的失误。

  微软最早涉及搜索业务时,google.com这个域名还没有设立,但是由于只将搜索看作一个工具,它丧失了发展的良机。此后,经历MSN搜索、Live搜索等数次改名,直到2009年6月推出了必应搜索。推出市场12个月后,必应在美国市场的份额提高了88%,从最初的5.25%提高到12.7%。《纽约时报》撰文指出,必应在服务和搜索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开始赢得更多用户的青睐,也给谷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谷歌在网页设计上甚至已经开始“模仿”必应的彩色背景。

  如果说在搜索领域出现了战略的失误,在移动领域微软的落后可能更多由于执行层面的问题。2009年2月,将Windows Mobile改为Windows Phones,重新进行品牌包装。按照计划,今年底微软将正式发布Windows Phone7,能否缩小与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在手机操作系统的竞争差距,还是个未知数。但张亚勤认为,现在这个领域的竞争才刚露端倪。

  《纽约时报》在评价苹果市场超越微软时写到,“华尔街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而新的时代也已开始:全球科技含量最高的产品不再是你桌上的,而是在你手中。”微软显然不会轻易放弃移动互联网领域。

  张亚勤显得很乐观,“移动互联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最重要的是,微软依然是最赚钱的IT公司。整个2010财年微软收入624.84亿美元,利润187.6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比苹果与谷歌两家净利润的总和还多,苹果为57亿美元,谷歌为65亿美元。

  未来 云端的竞争

  除了搜索与移动领域,微软正在加大投资的力度,云计算是微软布局未来更为重要的战略。鲍尔默最近表示,公司将用两年时间,将80%的研发资源放在云计算上。

  三四年前,微软已经开始这样一个大的转型,去年它正式发布了全新的云计算平台——W i n d o w sAzure,希望在互联网架构上打造的这个平台,能将Windows真正由P C延伸到“蓝天平台”上,产生一个全新的“云产业”。这样的转型将是颠覆性的。

  它将能为企业提供包括计算、存储在内的各种资源,提供动态的数据服务和云计算平台。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能大大减少服务器等IT的投入;对大企业来说,能使各地的资源运营得更加有效,改变企业的运营架构。

  2009年11月,微软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还没有一个付费用户,半年后已经有一万个公司付费用户。

  “大的云平台只会有几家大公司可以做,微软将是其中的一家”,张亚勤说,而兼容性将是微软的一大优势,这包括公有云与私有云的兼容,端和云是兼容,开发的工具是一样的,开发的环境也是类同的。手机、PC、电视,加上云,这“三屏一云”的操作系统、开发工具、语言、数据、格式需要是互相兼容的,用户的体验也将是一致的。

 

  在蓝天平台上,微软坚持开放原则,支持并鼓励合作伙伴在“蓝天”上用子件和第三方子件(甚至包括Linux在内)开发出自己的应用,甚至是搭建出自己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谷歌也在积极布局“云”上的竞争。2009年11月18日,谷歌将在全球同步推出它的第一款P C操作系统Chrome OS,之前它已经推出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

  依靠传统软件,没有充分地拥抱互联网,这是舆论时常对微软的批评。张亚勤对此的回应是,技术方面,Windows里面集成了多年的创新,要想超越是很难的。根据调查,微软的生态系统包括52个国家近70万家硬件、软件、服务和渠道公司,以及使用微软软件的终端用户。

  最近,微软推出了网络版的Office2010。Office原来是放在桌面上,现在放在云里。虽然在全球市场预装的这款软件是简化版,只包含Word和Excel两款软件,但对于惯常通过销售占据桌面的微软来说,算是不小的突破,也是对谷歌的一次回击。

  十年前,就有人告诉张亚勤,软件即将消失,他当时为此写了一篇文章《soft is service》,认为软件会向服务转变。

  “服务化”是软件产业的一个趋势,通过云平台,一些原先无法实现的功能,像在线地图、信息搜索等得到实现,获得的渠道也多元化,可以采取在线服务、随需租用等多种形式。来获取新的软件+服务。

  但软件并不是消失。端+云+服务,在张亚勤看来,一个都不能少。他说,Windows、Office将来的几年还会很赚钱,“云计算给微软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以后云服务能赚钱,端、PC也还在赚钱”,未来微软的产品都将提供本地和云里两个版本。

  十年 造就创新链条

  今年1月,成立四年的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更名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张亚勤开玩笑地说,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成为这个集团“物理上的总部”。

  对微软这样一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高科技企业,研发一直是它的动力引擎,全球有10万人左右,其中5万人是在做研发。

  1999年,张亚勤回国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出任该院首席科学家,第二年即成为中国研究院院长。2000年,张亚勤首次独立向比尔·盖茨汇报工作,50多人的研发团队贡献了80余篇论文、40项美国专利、60项新技术,这让老板很惊讶。

  转眼十年过去,基础研究已经是微软亚太研发集团很小的一部分,只占不到十分之一。它的职责范围也从原来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延伸到从基础研究、技术孵化,再到核心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合作,形成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创新链条。

  微软在华的研究经费提高到原来的100倍:第一年500万美元的费用没有花完,而去年的研发投入是5亿美元,并在美国之外建立了一个最大的研发团队。

  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十周年的时候,张亚勤说,发表这么多文章、申请了这么多专利,但是十年后没有人记得这些东西,人们记得的是你从无到有做出来的东西,能否真正改变这个世界,成为人们永远无法离手、生活中必须依赖的一部分。

  在最新版本的Windows 7里,有很多像视频的编辑系统、播放系统等,都是中国的研发团队做出来的,这些产品虽然有一些影响,但张亚勤觉得其影响的幅度和力度还不够。这正是未来最大的挑战。

  十几年来,微软在中国从早期的市场中心、销售中心、创新中心,发展成为一个战略中心。微软在中国的机构甚至比美国还全,因为这里还多一个制造业务。

  微软也是中国最大的软件发包商,那些国内本土合作伙伴们,也逐渐的一个个从小树成长起来。文思、海辉等都纷纷上市,文思还成为超过十亿美元市值的公司。甚至直到今天,微软的业务还占他们总业务额的重要部分。更重要的是,和微软这样的软件巨头合作中,从管理的开发流程,对本土企业的整个质的提升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十年前,中国基本上没有上千人的软件企业,五年前最大规模的软件企业也最多5000人,现在东软集团等好几个本土软件企业都超过上万人的规模。有数据显示,微软在中国自身的员工及生态系统中的IT人员占中国IT总从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这些本土软件公司与微软的合作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只是单方向地接微软的外包订单;第二阶段,利用自己的技术,帮微软做一些产品和解决方案;第三阶段,利用微软的产品产生更多的业务。第三种模式虽然目前还不是主流,但却是国内的大软件公司现在更为感兴趣之处。

  人才、技术、产业合作,正是微软在中国的三大辐射作用。微软的两大劲敌……谷歌和苹果在中国战略上的投入和重视远不及微软。在这一点上,微软显示出成熟企业的深谋远虑。

  ●《英才》对话——“IT业创新的三个趋势”

  《英才》:随着云计算时代的到来,微软与苹果、谷歌之间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吗?

  张亚勤:现在IT的架构,这三个公司是有一个特别激烈的竞争。但由于在云、端,每个公司采取的方式不一样,彼此之间竞争也不太一样。微软过去和谷歌竞争得很厉害,谷歌和苹果是最好的伙伴,但现在他们也开始竞争了,而我们和苹果也有一些合作。

  《英才》:你如何评价微软在其中所处的位置?

  张亚勤:微软有一个挺好的位置,我们相对多元化,端和云都存在。

  《英才》:谷歌和苹果两个谁对你的威胁更大?

  张亚勤:这个很难讲,也看我们到底在哪方面做得更好一些。在端这方面,微软还是坚持开放的平台,做软件的平台。苹果完全是垂直的,大家各有优势,也面对不同的客户需求。

  《英才》:整个IT的趋势是变得越来越开放吗?

  张亚勤:IT产业最早的时候完全是垂直的产业链,一个公司将芯片、硬件、软件、用户界面全部都做好。到了PC时代,变成完全是横向的,一家公司要不做PC,要不就做应用软件、芯片、主板。到了云时代,开始变成矩阵式的。苹果说它完全封闭也不对,它的应用平台App store是开放的,Google端也是相对比较开放。IT产业界正在经历激动人心的转型时代,争夺不仅在移动终端上,而且会走到移动、PC互相平台的竞争,而且赢家不会很多家,只会是几家。

  《英才》:有人觉得谷歌比微软要开放得多,你认同吗?

  张亚勤:微软没有花太多时间讲我们的长处,其实我们开放的比例绝对比业界的同行要高。比如,Windows,我们对中国政府、大客户都是开放,他们可以看到每行代码。而且微软很多技术专家、科学家参加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这在其它公司是比较少见的。

  《英才》:接下来五年,我们会看到哪些新的产品?

  张亚勤:从技术上来讲,我可以将PC放到手机里去,再过几年这是很简单的事情。现在看手机的计算、存储、通讯功能,比五年前ipod还小。这时候,PC的东西可以放到移动里面,移动的也可以放到PC里。高端和低端正在往中间走了,到底谁会占领这么一个平台,这是很大的一个问号,我相信微软会,这是很健康的竞争。

  《英才》:IT业的创新有哪些趋势?

  张亚勤:有三个趋势:多元化、更快的周期和全球化。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