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我的故事

放逐自己

策划天下工作室 文|本刊记者 修思禹/王雨佳/裴瑜/崔玲 编辑|张军 日期: 2012-02-04 浏览次数: 5489

  对着窗外发呆

  口述|美国铝业公司亚太区总裁 陈锦亚

  我曾经看过一份研究:男人碰到压力会做三件事,大哭、绯闻、自杀。而女人碰到压力也会做三件事,大哭、倾诉、购物。由此可见,如果男人不懂得缓解压力,后果要比女人更严重。

  为了缓解压力,我也尝试过很多方法。多年前我在美国做律师,有很多工作上的烦恼。我不光要用别人的语言说话、思考,还要通透了解别国的法律体系。常常我工作了5小时,效率却不抵别人工作2小时,这让我很没有成就感。

  但一个大男人,不可能因为工作烦恼而向家人倾诉,所以那时,我常常在深夜11点——刚刚下班,开车去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叫嚷。没有具体内容,也没有一定方式,就是想通过大喊,化解心中的苦闷,甚至在大喊之后放声大哭。当时,我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每次乱叫之后,心里会轻松很多。

  但到美铝工作之后,大喊失效了。

  特别是1997年,我在新加坡为美铝工作。当时美铝正处在转型期,在关闭70多家合资公司的同时,还要另建40多家公司。那时,我从早到晚都有电话会议。有几次,我居然在电话会议中睡着了。一个朋友对我说:“如果你再不想办法释放压力,你会生病的。”我也曾想尝试“吼叫”疗法,但在新加坡很难找到适合的地方。

  偶然的一次,我在办公室里望着窗外,看着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发呆。可不知怎么,我一下子进入了一个境界。我的头脑完全摆脱了我的感官,自行活动了起来。诸多事物仿佛电子文件的归档一样,被自动压缩。大脑不仅腾出了许多空间,不必要的信息也被自动删除了。从思考工作开始,先是千条万绪,之后则皆是清明。无牵无绊,心无所累。虽然我也说不清从大脑中卸下了什么,但是,这片刻的发呆让久违的释然感重回。自此,对着窗外发呆就演变成我最喜爱的放逐方式。

  现在,如果条件允许,每个星期天的下午,我都会在办公室或者家里的,抽出一个小时,关掉手机,拔下电话线,背靠扶椅坐在窗前,把双脚搭在窗台上,静静望着窗外发呆。开始,我还要泡一杯茶烘托气氛。后来就不需要任何“道具”了。

  每每坐在窗前,我的思绪会渐渐游离身体。最初还看着对面楼,想着里面的人在忙些什么?想些什么?街上川流不息的车辆,开车或者坐车的人要去哪?他们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哪个角落?现在,每次发呆我已不在乎窗外的景色,因为我眼前浮现的全是我的思绪。

  有时候发呆,我睁着眼睛,却看不到任何画面,即便窗外是华灯初上的京城夜景,我眼前只是一片光亮。发呆的过程中,我基本听不到声音。有一次,同事敲了好久的门,我都没有听到,直到他推门进来。

  不过,我现在只喜欢在三个地方发呆。一个是办公室,一个是家里,再有就是故宫角楼下的护城河边。那里平时不允许车辆进入,雨天的人会更少。特别是在肃杀的秋雨落下时,我会头戴雨帽、身穿雨衣,坐在那里听雨声,望着护城河水出神,当回过神来的时候感觉无比清爽。

  有人问我这是不是坐禅。我宁可将之称为发呆。坐禅对我这个年纪和经历的人,太过矫情。你可以说我无趣,也可以说我粗鄙,我只知道,这种放逐方式对我来说最简单、最实际、最直接,也最有效。

  其实,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一面。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在觥筹交错下的欢笑,以为那就是他的生活。但有谁会看到他内心的孤独?很多时候,一个人静静的独处才是他想要的乐趣。(采访|本刊记者修思禹)

  让身心片刻逃离

  口述|艺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徐昇宏

  我是一个愿意四处走走看看的人。26岁时,我就已经环球旅行了。所以,对于我来说,到不同的地方观赏不同景色、了解不同风土人情、观察不同人的生活,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放逐方式。

  我曾在拉丁美洲工作过一段时间。之前,我对那个世界并不熟悉,对那里的人怎样生活,充满好奇。特别是饱经战乱和政变的危地马拉,非常吸引我。透过媒体频繁报道的劫持人质等恶性案件,不难看出,这个国家的历史坎坷而曲折。为了解工作的大环境,我决定挤出半天的时间,到危地马拉一个很小的村庄做一次短期的放逐。

  回想起来,那一次的旅程并没有太多意外。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在城市的街道各处,看到了大量持枪的军人在守卫。

  小镇位于一个火山口旁。当地民众生活贫困,人力很廉价,大部分人在为生存苦苦挣扎。母亲纯粹是为了养活孩子而劳作到深夜,而年幼的孩童向游客贩卖纪念品,没有欺诈,也仅仅是为了帮忙养家。

  这一切让我很感动。在夕阳西下的黄昏,我眼前展现了一幕人性之美的画卷:虽然有火山和战乱的双重灾害威胁,但是危地马拉小镇的居民并没有对生活绝望,而是选择在生存边缘“挣扎”。为了让生活只是更好一点,他们愿意付出全部的努力。那一刻,他们是幸福的。

  我们常常自以为是地去断定别人的幸福与不幸,却忘记每个人对幸福的期望是不一样的,期望越高幸福感就越弱,期望越低幸福感就越强。

  另一次,在巴西的圣保罗,因为赶飞机,司机带我穿越了这个城市的贫民区。短短的20分钟,我却见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世界。贫穷、脏乱、甚至是原始,没有下车,我却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这个城市真实的社会发展状态。

  虽然这些经历不是惊天动地,但只要去体会,放逐的意义就会不同。感受在旅游手册上看不到的,每每成为自我放逐的意义所在。

  我将放逐划分为几个层次:起初充电,升级版是追求超越自我,再到后来就是感受反差,最终是追求特殊的人生意义,当然,还有一种则是逃避现实型。除了逃避现实,其他状态我或多或少都经历过。

  放逐的重点不是形式,而在于内心是否有所收获。并非只有远离城市,阻断通讯,才叫放逐。哪怕仅仅是用半个小时读几页书,让身心做到片刻“逃离”,也可以算是一次放逐。(采访|本刊记者修思禹)

  尘世中修炼

  口述|合生创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薛虎

  我是一个居士,皈依佛法有十年了。所以,对于我来说,从尘世到皈依佛法,让心灵进入纯粹的精神世界,就是对自己的放逐。

  有人是出于对堕入地狱的恐惧而选择佛法,而我不是。因为持有善念,就无所畏惧。无论现世——此岸,或者西方极乐世界——彼岸,回头是岸。持恶念者,哪怕真心涌起一丝善念,就能到达自己的岸。

  对于没有皈依佛法的人而言,所谓心灵的放逐,应该是心灵的修炼和内省。身体是唯物的,心灵是唯心的。所有人都希望身心交融,而大部分人却是身心分离的状态。一个人,哪怕住的是广厦华屋,吃的是山珍海味,身体得到了物质欲本不同。我所讲的修炼,是要超脱物质世界,完全基于精神世界的。如今,对物质欲望一时的满足,代替不了下一个阶段的追求。

  至于放逐的具体方式,第一种就是避世,即离开物质世界,看破红尘,在青灯古佛下修炼;第二种是入世。我没有完全避世的思想境界,但我心中知道哪是自己的目标。因此,我选择在尘世中修炼。入世,从政、从商,修炼其实不分场合、时间、地点,有善念,帮助人,就是修炼。比如,我时常会随身带着一些书,包括星云大师的《坛经》讲解,净空法师的书等等,送给认识的人。

  我没有去过西藏。对我而言,西藏是一个圣地。入藏,绝不是一次简单的旅行。如果只是游山玩水,买一张机票,随时可以去。但是我觉得,我一定要在内心深处有“不得不去”的心愿时,才去西藏朝圣。既然这是一件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事情,就更应该虔诚的对待。所以现在,我选择每年去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停留两三天。为什么是普陀而不是峨眉、五台、九华?纯粹是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到江浙一带,随缘而已。

  普陀山的佛寺之内,暮鼓晨钟,去到那里的人,无论心诚有几分,必然受到感染。清晨五点,空气里满是朝露的清香,佛寺里的晨课已经开始。那时,时间仿佛停留于此,只剩下钟声、木鱼声、诵经声。

  几年前,跨海大桥还没有修成,人们去普陀山,需要意念上的坚持。普陀山附近的海面,经常升起大雾,甚至数天不散。雾天,车船皆不通,人们无法从陆地过海登岛。远道而来的朝拜者和游客,经历了舟车劳顿,普陀山终于近在眼前却无法登临。是坚持等待,还是隔海遥拜后离开?对于很多人,这个两难的选择只有一个答案。

  而我,这些年来一直坚持等待,每每,不到半天时间,总能守得云开雾散。心诚则万事俱备。(采访|本刊记者王雨佳)

  杯酒人生

  口述|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陈宏

  自我放逐是一种在工作之余实现自己理想的冲动。它不单是对心境的一种放松,更是一种生活的平衡。

  我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都加入到自我放逐的行列。比如,我有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自我放逐时会跑到云南,背着旅行包,每天独自徒步旅行20公里,像长征一样;我的一个同事,则选择去日本滑雪放逐,那段时间谁也联系不到他……

  沉浸在红葡萄酒的世界中,是我最喜爱的一种自我放逐方式。

  我与红葡萄酒的缘分是从1985年在美国留学时开始的。很大原因是因为我的导师是一个红酒热爱者,经常会买一些红葡萄酒珍藏在家里。几年以后,这些珍藏不但更加好喝,而且会大大增值。其实,喜爱红酒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投资赚钱更在其次。徜徉在博大精深的红酒文化之中,才是这一放逐的意义所在。

  即便是没有接触过红酒的人,也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走进深深的地堡,欧式的餐桌上摆放着烤乳猪和六七种红葡萄酒,柔和曼妙的灯光再配上舒缓的音乐,一切都是那么浪漫。

  回国后,我投资了一个酒窖式红酒主题餐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来品酒、聚会,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朋友圈。喝红酒、吃西餐,三四个小时下来,没有白酒那般的刚烈,而是一点点和风细雨,把人与人的关系逐渐拉近,微醺之际的放松,是一种很愉快地体验。

  品酒,是一种文化修养。也许我没有想过在研习红酒文化的时候提升自己,但至少,在红酒文化的海洋中,我的内心被擦拭得干干净净,毫无杂尘。

  去年10月,我去了美国硅谷北面的红酒区——纳帕谷(NapaValley),一个和法国波尔多齐名的著名红葡萄酒区,给自己来了一次名副其实的放逐。

  纳帕谷就像一个高级乡村,好酒店的住宿费每天要500-1000美元,一瓶酒差不多要卖到几百甚至两三千美元。那里有200多家酒庄,美国95%最好的酒都是从纳帕谷出来的。但是,纳帕谷的很多庄园主并不是急功近利的商人。他们投资红酒仅仅是出于对红酒的热爱。也只有这个原因,酒庄才能一代代传承下来,把酒酿到最好。

  放松的心情,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没有经济压力,让这些六七十岁的庄园主看起来仍非常年轻,红光满面。你若问他们的保养之道,他们一定会开心的告诉你——喝红酒。硅谷很多有名的CEO、投资家,都会在纳帕谷买一个庄园,白天上班时在城市里拼命工作,周末就在红酒庄园安静的环境下,享受生活。(采访|本刊记者裴瑜)

  清修的日子

  口述|新怡和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刚

  我出身贫苦,所以一度对物质生活格外看重。

  大概在六七年前,我的事业逐步迈入正轨。于是,我开始给自己更多时间去思考关于个人生存境遇的问题。那时,我曾天真地想,将工作和生活分开,也像其他人一样,在下班之后能自在的享受个人时间。但我发现,这在中国非常不现实。与朋友吃饭,实际上是应酬;与朋友聊天,谈的还是工作,这些都让我非常困惑。于是,我一狠心,决定给自己放十几天长假,关闭一切联系方式,清静清静。小时候,我接触寺庙的机会很多。庙里的钟声、音乐和焚香的气味,总能让我的心灵获得安宁。于是,包括2004年及之后的两年,我先后去了江西九江的能仁寺和南昌附近的云居山清修。

  在清修的日子里,我与僧人同吃同住。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上早课、诵经、做礼仪;五点,吃早餐;六点到七点,瞑目。在这一整套礼佛的程序中,我发现,一个人真的可以把自己的内心腾空,只剩下安静地念《心经》。我会时常找方丈聊天,向他倾诉内心的焦灼和不安,方丈则用佛经的教义开导我。这种放逐方式,曾一度让我远离尘世的喧嚣,找到了内心和外界之间的平衡点。

  可是,经过几次清修,我对这种放逐方式渐生疑虑。我明白,佛教教义博大精深,的确能净化心灵。可是,一些和尚却把经念歪了。当我与他们熟稔之后,一些僧人开始向我索取财物,并堂而皇之的以“供养”的佛理解释之。我开始心生反感。从此,我对于寺庙清修就“敬而远之”了。

  我开始选择旅游作为新的自我放逐方式。令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新疆的胡杨林和喀纳斯湖。

  胡杨这种植物,我早有耳闻,但当我亲眼目睹时,还是被它震撼了。虽然,胡杨树外面的枝干似乎已经干枯,仅剩零星绿色在枝头抖动,但这棵植物仍顽强地挺立。听人说,胡杨能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我想,如果能在人的意志力中植入这样的信念,恐怕是什么挫折都能经受住了。

  喀纳斯湖的红森林,让我在放逐中获得了另一番感悟。时值秋季,喀纳斯湖的原始森林皆被染成了红色。大风一起,落叶纷纷扬扬,簌簌作响。这些树木行将繁华落尽,一种悲凉之情顿时涌来。在古希腊的戏剧理论里,悲剧被认为是艺术价值最高的,因为悲剧最能表现震撼人心的力量。当时的我,也有同样的感触:正是这种生命衰退的景象,唤起了我内心的沉重,让我对于生活愈加珍惜。

  我常想,也许并不是对于僧人的失望导致了自我放逐方式的改变。我的选择,实际上是要实现佛教中所说的“心中有佛人自安”。原来的我功利、躁动,妄图通过寺庙里的环境安抚内心。而当修行达到一个层次,无论处于何种环境,我都能依靠自己来参悟人生哲理,不再依赖外人的点拨和启发。也许,这算是实现了精神的“自我救赎”吧。(采访|本刊记者崔玲)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