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思想者

经济问题的道德标尺

文|本刊记者 赵福帅 日期: 2013-11-01 浏览次数: 1865

  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时任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以表彰他在福利经济学等方面的贡献。

  森虽长期居住于英美,但他仍保留印度国籍,以便参与国内事务。因此,森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亚洲人。

  森与泰戈尔是同乡。森的朋友、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王邦维向《英才》记者介绍,森的外祖父是泰戈尔的秘书,在小镇上的国际大学研究中世纪印度文学与印度教哲学,而国际大学正是泰戈尔创建的。

  阿玛蒂亚这个名字便是由泰戈尔起的,意为“永生”,泰戈尔说“这是一个大好的名字。我可以看出这孩子将长成一个杰出的人。”

  森的中小学完成于国际大学,这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先进,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不鼓励在考试成绩上争强好胜。课程设置体现了泰戈尔对东西方各国文化兼收并蓄的追求。

  “在他9岁多时即1943年,他的家乡孟加拉邦发生了大饥荒。官方估计死亡100多万,后来他估计饿死达300万。这对森的道路选择有重要影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告诉《英才》记者。

  1951年,森来到加尔各答大学。他爱好广泛,曾学习梵语、数学、物理,最后被经济学吸引。课堂之外,森与同学们经常进行政治讨论,大家谈的最多的是马克思。森回忆说,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学术问题,在加尔各答时就开始思考了。

  两年后,森前往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多布、斯拉法做过他的老师,剑桥旗手罗宾逊夫人是他的博导。

  森曾先后在德里经济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担任经济学与哲学教授,直至1998年被英国女王任命为三一学院院长。他还曾担任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的经济顾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就是按他的理论框架设计的。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诺奖授奖公告中指出:“从社会选择的一般理论,福利与贫困指标的定义,到对饥荒的实证研究,森运用经济和哲学相结合的工具,重新使用道德尺度来讨论重大的经济问题”。

  由于对世界各地遭受苦难的底层民众的深切关注,森被誉为“经济学良心的肩负者”。

  贫困指数

  也许是因为童年的痛苦记忆,森长期致力于饥荒的实证研究。

  森发现,没有一次大的饥荒真的是因为粮食短缺造成的。以1943年孟加拉邦大饥荒为例,随着战争迫近,孟加拉地区的粮价开始上涨,但并没有发生粮食短缺。孟加拉1943年的粮食产量比1941年高11%。

  “饥荒是人们获取食物的权利不平等造成的。降薪、失业等,致使底层群体连果腹这样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向《英才》记者解释了森的结论。

  森认为,即使最贫穷的国家,只要政府采取得当措施,也能顺利渡过严重的灾荒。

  实际上,英殖民统治结束后,舆论、民众对政府的监督,使得印度再没有发生过大饥荒。“在骇人听闻的世界饥荒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独立、民主,保障言论自由的国家发生过真正的饥荒。”

  每年,森都要回一次孟加拉邦,除参加由泰戈尔发起的一个节日外,还到印度农村实地考察农民的生活。

  传统的贫困测量指数太过简单,一般用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的百分比衡量一国的贫困程度。森认为这种方法忽略了很多问题,比如,我们无法知道贫困者的收入离贫困线的距离。更要紧的是,由穷人到富人的收入转移,可能不会增加贫困人口的数量,从而不改变一国的贫困指数。直白地讲,我们失去了对底层疾苦的足够敏感。

  于是,森设计了一个多维度的、足够敏感的贫困指数,将贫困发生率、收入分布等因素综合在一起。这个贫困指数还只是对贫困现象的更准确测度,他的福利指数则是对人的福利本质的更准确把握。

  以往衡量一国福利的指数,只有人均国民收入一项。但森指出,福利的本质不是收入,而是可行能力,即一个人所拥有的、享受自己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实质自由。人的生活可以被看作多方面的生活质量的集合,收入和一定的营养、寿命、交通、社会保障、环境、社会参与等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核心是达到某生活水平的机会和能力。“贫困不只是收入低下,而是基本可行能力的被剥夺。”

  总之,人的可行能力与健康、教育等诸多指标相关,用以衡量各国发展水平的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正反映了这种精神。

  社会选择

  社会选择就是将个人意见集合成集体意见的过程。

  1972年诺奖得主肯尼思·阿罗用严谨的数学语言证明,在满足四个公理的条件下,社会选择不可能产生理性的社会排序。也就是说,民主决策无法产生理想的结果,而独裁本身又是非理想的。

  “阿罗悖论无论对福利经济学,还是民主制度都是非常消极的。不少学者试图解决阿罗悖论,但进展不大,直到森才取得了突破。”党国英说。

  森重新审视了定理中的几个公理性条件、前提假设和思维方式,提出了走出不可能定理的可能途径。比如阿罗假设人际间的效用(满足感)无法比较,森却认为是可以比较的。

  实际上,现代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基于这种个人间效用不可比的相对主义价值观。比如,当要求一个富人帮助正在挨饿的穷人时,他会说,我的钱也不够用。

  “森对个人间效用比较的重视,实际是对社会公正的重视。在相对主义氛围中,我们失去了社会评判的能力。这正是森要纠正的。”姚洋点出了森研究社会选择的意义——民主是可能的,市场之外进行福利的再分配是可能的。

  发展即扩展自由

  1999年,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系统总结他的发展理念。首先他批评了狭隘的发展观,包括发展就是GDP的增长、个人收入的提高、工业化、技术进步或社会现代化等观点。

  “当然,GDP或个人收入的增长是人们有更多自由的重要手段,但自由还是严重依赖于其他经济、社会、政治的安排等。”

  王邦维对森给印度的高官做讲演的情形印象深刻:他反复说,一味追求GDP是愚蠢的,最大问题是对最多数的穷人,特别是女性的最基本需求的忽视。发展最重要的是老百姓的教育、医疗、交通、食品安全等等真正解决了多少。

  比如,森研究发现,美国黑人就收入而言,比中国或印度克拉拉邦人要多好几倍,但是美国黑人明显比后两者的生存率更低、活得更短。高收入并没有带来更好的生活。

  以性别歧视为例,统计结果令人震惊:因为在出生、食物、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女性都得不到与男性同等的待遇,全世界高达1亿女性的生存权被残酷剥夺了。

  “有观点把发展看成一个残酷的过程,充满了血泪。有人甚至提倡严厉的体制有助于经济增长,认为穷人不关心公民权利。事实上,更全面的国际比较,从来没有证明这一所谓‘李光耀命题’”。

   发展可以是一个友善的过程。以自由为目的、通过扩展自由达到的进一步发展,胜过强制。森举出克拉拉邦的经验,它的生育率在1979年是3,在1991年是1.8。它没有实行任何强制措施,没有发生选择性堕胎和遗弃、杀害女婴,主要靠宣传,倡导自愿控制,提高女性识字率、就业率,承认女性的财产权。

  姚洋认为,森的“发展即扩展人的自由”之说,与马克思的“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我们要关注老百姓实现个人自由的能力,教育、医疗等等。它不要求事事平等,而要求国家为每个人提供向上攀爬的条件。

  那烂陀大学

  “他不仅是经济学家,也是一位哲学家。”多次与森见面的王邦维,对森深表佩服。

  “我们没有培养出这种人才。世界上很多经济学家都是技术型的,但他更关心最广大人们的实际发展。老实说,只有印度会不断诞生这种悲天悯人、大智大慧的伟人,就像佛陀、泰戈尔、甘地等一样,森是印度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产物。”

  2007年,森与王邦维等10多人组成了重建那烂陀大学(玄奘曾在此学习10多年)顾问团。大学建成后,顾问团变为理事会,成员还有新加坡时任外长杨荣文、日本画家平山郁夫等。

  “带头人就是森,他今年80岁了,从美国或欧洲飞过来,每次都从头到尾具体主持会议。”

  森坚持那烂陀必须是一所世俗的大学,各类学科、各种文化、包括各种宗教都融合在一起。

  “甘地也是这样,他是印度教徒,但他反对印巴分治,反对印度教与回教徒的冲突,他主张宽容与和解。但是上亿人都有心魔,甘地也无力阻止,他被暗杀就是因为一个印度教徒认为他太软弱了。森的一生,都在守护着平等、宽容和卑微的生命。”王维邦说。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