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杂志
文化脸谱

邹静之 我的年月 我的开心

文|本刊记者 修思禹/图|本刊记者 孟杰 日期: 2014-08-28 浏览次数: 4095

 

站在邹静之家的院子里可以看见北京的西山。院子不大,种满了黄瓜等蔓生植物。围墙边还有一排绿竹,郁郁葱葱。几只蜻蜓在阳光下飞舞,一只叫“来福”的小狗围着我们窜来蹦去,它是邹静之和夫人收养的流浪狗,没人知道它几岁。拍照的时候,“来福”乖乖坐在男女主人中间,认真地看着镜头……这些画面温馨而平静,没有《归来》中的凄苦,亦没有《一代宗师》中的江湖。这就是邹静之的真实生活。

 

虽有“中国第一编剧”的美誉,但邹静之完全没有他的文字那么“招摇”。采访之前,有人告诉《英才》记者:“邹老师充满诗情画意”。但是,采访中他并没有表现出诗情画意,反而一再强调“我是一个‘老派’的人”。

 

邹静之的“老派”很容易看出来,不单单是性格,在他的家里处处都是“老”的东西,比如家具几乎都是明清的。客厅正中的竹制沙发算是“新”的。邹静之说,如果不是为了客人准备,他们家是不会放沙发的,都是硬板凳。

 

也许,对着电脑屏幕打字的现代写作者们,无法想象邹静之的数部作品都是他坐在硬板凳上,用圆珠笔一字一句地写出来的。

 

 

 

四级瓦匠

 

2008年,邹静之、刘恒、万方携手万科影视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龙马剧社,该剧社以创作话剧作品为主。成立到现在五年多,龙马剧社刚刚实现很微小的盈利,前几年邹静之还常贴钱进去。

 

作为影视界的大腕,一掷千金请邹静之写剧本的人不在少数,为何放着容易的钱不挣,去做赔钱的买卖?

 

“我30岁之前,并不是写作者,3040岁,我写诗歌、散文、随笔和极少的小说,4050岁,我写电视剧。50岁之后,我开始写舞台剧和电影。而且50岁之后,我特别迷恋舞台剧。写歌剧、话剧让我感觉到挑战和兴奋,乐此不疲。”邹静之用了孔子的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来解释他的选择。

 

邹静之16岁半就赶上上山下乡的浪潮,在黑龙江省劳动六年,河南农村插队两年。这期间,他深深爱上了音乐,并且数年如一日,天天练声。当年,他曾去过很多地方演出,也获过大大小小的奖。不过,阴差阳错地两次与专业歌舞团失之交臂。返城后只能选择被分配到煤炭科学研究院当名瓦匠。

 

“我是四级瓦匠,可以砌那种四面都必须非常平的垛子”。这个四级瓦匠常常站在脚手架上唱舒伯特小夜曲。后来,文艺特长为他换来了进办公室工作的机会,他理所当然地以为,总有一天,音乐会成为他真正的事业。直到有一天,父亲一语惊醒梦中人:“静之,如果你用唱歌这份毅力做别的事情,什么都做成了。”后来,邹静之上了大学,开始写小说,写诗,当了编辑,再后来便成为剧作家,一切都顺风顺水。

 

“别人写作数年,作品都难得有几篇发表,而我一写就能发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当时影响力特别大的刊物上。别人写剧本找不到导演拍,田壮壮用五分钟教会我分场后,我就开始写剧本。写一部上一部,还得了不少专业奖项。我不得不相信,文学对我的眷顾是超过音乐的。” 

 

文学成就了邹静之,却没有扑灭他曾经的梦想。写舞台剧便是圆梦。“50岁的时候,我突然有种感觉,写作生命有限,我不可能永远写下去了。50岁之前是写一部多一部,50岁之后是写一部少一部。这种感觉就让我开始狂写舞台剧。”

 

他在散文集《九栋》的序中曾写道:“那天去看花,突然一影子从十年前的玉兰树后移了出来。是我。相对无言。树没变,花没变,春天也没变,我看我觉得陌生了。”

 

 

 

 被“起哄”

 

不写电视剧还有一个原因,邹静之还是那个邹静之,但江湖已经不是那个江湖了。

 

邹静之说,当年《康熙微服私访》创下40%的收视率,现在不可能再出现了。现在的电视剧似乎也不需要文学性了,他写不了。邹静之把文学的流俗,归根到书写工作的顺利。

 

“一部金瓶梅是不可能在龟甲上刻出来的。”他说,自己活在写作工具的节点上。进不得,退不得。最好的选择便是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

 

有一次,邹静之和郭敬明出席同一活动。邹静之在发言中比喻后者是城市里豪华的大厦,而自己则是大厦旁边一家小小的古玩店,不追求风光无限,但总有人会进来买东西。

 

 邹静之对于郭敬明为代表的后起之秀们,并没有任何偏见,甚至还是敬佩的。他无法理解的,是这个时代。

 

“许多人批判以郭敬明为代表的一部分年轻人,认为他们扭曲粉丝们的价值观。但实际上现代社会的现状,是非常复杂的,绝不是电影或者文学能够左右的。粉丝买的电影票,其实就是投的选票。通过这些选票我们就能看到,所有的教化思想,是被计划生育的这一代人唾弃的。而且他们认为他们的态度更高级”,邹静之举了个例子,“比如同性恋这件事,我虽然对同性恋者没有偏见,但也想不到会成为一种时尚。”

 

邹静之用“起哄”来评价这个时代。的确,在资讯如此发达的社会,想博出位,只能做些惊人的事。而且因为变化太快,再轰动的事,过不了多久便会销声匿迹,为了不被遗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被“起哄”。文学、艺术、电影……很多本应该充满情怀的追求,也因物质变了味道。

 

“好名声是奖章,恶名声也是奖章,不管什么奖章,戴得越多,价值就变得越大。”邹静之想不通社会为什么这样,甚至,他找不到了故乡的模样。“我生长在北京,这里就是我的故乡,可是现在我不认识她了,别人是‘北漂’,我是‘漂’在故乡。”

 

2003年,邹静之开始学习书法,11年来几乎天天写。没有别的追求,就是为了修身养性。邹静之相信,经典是有能力穿透时间。“世事本是此消彼长,潮流都是一时的,能留下的才是经典”。

 

邹静之没有说他是否希望自己也有经典作品留下,他的很多疑惑也都找不到答案。有一天,他突然觉得答案并不重要,人生最重要的是,你在这个世界上,将要选择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环境下,了此一生。

 

写至此,突然想起邹静之写在《一代宗师》中的台词:或去,或留,我选择了留在我的年月,那是最开心的日子……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