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缭乱到让人叹为观止,荷兰画家博斯奇思妙想的《欢乐园》,以其怪诞和梦幻,被世人猜测了500年,至今还有很多谜团未解。
在这个人、兽、植物交互混杂的世界里,依次演绎伊甸园、人间乐园和地狱的景象,充斥着天堂的诱惑、世俗的荒淫,以及地狱的罪恶。从生看死,从死看生;从开始看终结,从终结看开始。彼岸的彼岸,没有什么永垂不朽,一切皆为虚妄。
那个时代的学者们给博斯的标签是一个精神失常者,一个宗教狂热者,一个沉溺寻欢作乐的异端,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他还是一个博学的社会精英。在众多文艺复兴杰作里,《欢乐园》最令人匪夷所思,也最超现实。
看诺兰导演的当红影片《星际穿越》,偶尔会漂浮《欢乐园》的画面,我想他们之间的连接点在于都对时间的敬畏。而对抗时间扭曲的唯一方法就是爱。父亲在太空中不到一天的旅行,女儿却在地球上苦等了一辈子。那些由时间所引起的变迁,作为脆弱的个体是怎样的不知所措?诺兰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这部电影最终探讨的是人性,我们作为人类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么说好像是假大空的宣言,但我不希望它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就像保罗·奥斯特在《幻影书》说的那样“在眼前这个时代,一切事物一天就会老去。当我们穿越生命时,会在身后留下三四个自己的形象,每一个都不一样。我们看着它们穿过时光的尘雾,就像看着我们不同年纪的肖像。”
流年交替,终会淡了容颜。无论是那些千回百转的聚散,还是死生契阔的别离,都注定消逝。
当尘埃落定,只留下一丝悲悯的念,恰如锦瑟清风的简素。16年前我曾问74岁的乔治·布什如何看待死亡,这位二战英雄且打赢了一场被称之“第2.5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前总统,言之凿凿地对我说“我相信我是一个充满信念的人。当我面临死亡时,我想这并不太坏,因为我相信来世,我相信死后就能见到我在天国的母亲了。当我还是一个6岁的小孩时,有一天我做了个噩梦,醒来时我不禁大哭,因为我以为我要死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那么担心了。因为我更现实了。我深知人生短暂,终有一死。面对死亡,我已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想一个人的死亡哲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对我及我的家人来说信念是最重要的,没有信念,就不可能正视诸如死亡之类的恐怖话题。”
在埃及,我最惊讶的是古埃及人对永生不朽的执着。当地人告诉我,亡灵要想获得永生,须在冥界的审判中获得通过。死神阿努比斯将亡灵的心脏放到天平一端,另一端则放上一根象征公平正义的羽毛。心脏记录亡灵生前所思所想所做,如果他生前不诚实,心脏重于羽毛,怪兽就会将心脏吞食,亡灵将无法获得永生。我倒是觉得与其相信永生,不如相信自己。
今年连下两城,成功收购摩托罗拉智能手机及IBM x86 服务器的联想集团,从数字上看已经是历史上最好的联想,其掌门人杨元庆却依然焦虑,他向我坦言“有焦虑是为了没焦虑,如果一个企业感觉永远很好,沾沾自喜,高高在上,那可能就真的是危机了。只有想到自己的不足,想到自己去改进,这样的企业才真正可以高枕无忧,一直高枕无忧是不可能的。”或许没有永远的公司,只有更远的公司。
90岁时杨绛先生翻译的《斐多》,通篇探讨灵魂的不朽,苏格拉底饮毒前丢给世人一番话:有人一辈子不理会肉体的享乐和装饰,认为都是身外的事物,对自己有害无益;他一心追求知识;他的灵魂不用装饰,只由自身修炼,就点缀着自制、公正、勇敢、自由、真实等种种美德;他期待着离开这个世界,等命运召唤就准备动身。这样的人对自己的灵魂放心无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