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影响力
首要影响力

沈文荣:沙钢式重组

文|本刊记者 朱雪尘 /编辑|严睿 /图|本刊记者 梁海松 日期: 2011-02-10 浏览次数: 4789

  面对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进口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飙升,国内外钢材市场跌宕起伏,企业增本减利因素急剧增加的挑战和考验,2010年,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沙钢集团交出的成绩单却很抢眼,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86亿元、利税1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75%。同年沙钢再次进入世界500强,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蝉联榜首。

  产业升级、兼并重组、多元化和走出去,过去36年中国商业史的所有主旋律,沙钢几乎没有错过。沙钢缘何能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强悍生长?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英才》记者近日来到了沙钢所在地张家港市锦丰镇进行了一次探访。

  经历此次全行业的产业低谷,尤其许多大型钢厂为追求所谓高附加值,一窝蜂上板材,结果在金融危机中遭遇重创,在追溯企业成长历程时,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沈文荣最大的感受是“既要研究中国的国家政策,还要研究市场,做能做的事情,做市场需要的事情。”

  沈文荣对《英才》记者说:“如果我有米塔尔一样的条件,不要走出国门,就搞一亿吨钢产量。”对未来也不在乎收购还是被收购:“我们会收购兼并人家,我们也欢迎别人来兼并收购我们。只要发展是对沙钢有利的。”当“产能过剩”、“国进民退”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时,在这个必须拥有雄厚资本和政策支持才能玩下去的行业里,沙钢作为民营钢铁产业中最醒目的一面旗帜,沈文荣的生存铁律是什么?作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沙钢的发展模式又有哪些值得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借鉴和思考?

  “总结过去30多年,很多东西都是动态的。我们认为走过的路,失误的不是太多。但是不能用这个思维,驾驭未来30年的发展。”一向强悍的沈文荣说这番话时,恐怕有很多人像我们一样很想知道下一个30年,他究竟用什么样的思维引领未来的沙钢?

  连环收购重组

借壳获批对于已经是世界500强的沙钢来说只能是水到渠成。因为在急需资本扩张的时期,沙钢却并未能如愿获得上市资格。从1994年开始,沙钢接连遭到了两次上市申请的失败。

  面对《英才》记者“是什么原因使得沙钢一直没有上市”的疑问,沈文荣并不想多说:“我就不讲什么原因了。要真心做企业,不靠歪门斜道,中国企业能上市的有多少啊?中国企业到境外上市也要通过相关部门的批准,钢铁是受限制的行业,是竞争性的行业,但又不完全开放,国外要买我股权的不止一个,你能卖给他们吗?如果有米塔尔一样的条件,我也能做到1亿吨,甚至更多。所以我们只能在中国特有的国情下走沙钢的路。”

  沙钢从未丧失对兼并重组的兴趣,在2005年之后,沙钢便开始着手兼并重组,对此,沈文荣很果断地告诉《英才》记者:“钢铁的做大只能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不可能有其他的。”

  那么什么才是“沙钢的路”?《英才》记者采访当天正逢中国银行与沙钢授信签约仪式,据沙钢群宣处处长方礼清介绍:这是自去年中国银行授信突破100亿元后,再将综合授信额度提升至200亿元。据报道,截至2009年底,沙钢在包括工行、农行、建行、中行等多家国内商业银行共获得715.14亿元授信,未使用授信余额258.94亿元。可见,对于沙钢来说,靠银行的支持沙钢实现了近年来快速的兼并扩张。

  钱的问题解决之后,便是政策支持问题。沙钢的扩张之路,无疑是得益于地方政府的支持,除了联合重组河南安阳永兴钢铁之外,沙钢其余的兼并重组都在江苏省内进行,无论是国有企业,或改制企业,还是村办企业,有了重组淮钢的样板,沙钢在江苏的收购一路绿灯。

  但作为中国民营钢铁企业的首次跨地域重组,沙钢并购河南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安阳永兴钢铁公司(以下简称永兴)却并不那么轻松。

  始建于1993年的永兴钢铁资产达18亿元,2006年销售收入38亿元,目前产能为年产连铸钢坯100万吨、生铁100万吨。对于沈文荣来说,永兴的家底并不厚,而他看中的则是永兴新区250万吨项目的批文。

  据报道显示,2007年9月,沙钢与永兴签订并购协议,收购永兴80%的股权,并购之后,沙钢主要投资的也正是永兴的新增250万吨产能项目。除此之外,沙钢还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希望将永兴钢铁主要产品钢坯转变为中厚板。

  根据《高新张铜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显示,沙钢收购永兴80%的股权是通过并购后的淮钢以借款的形式实现的,永兴投资新项目累计向淮钢借款本息共计约28亿元,但是,永兴新项目进展的却并不十分顺利,因为持续亏损,借款迟迟不能归还,成为了母公司淮钢上市的一道坎,而最终为了保证淮钢借壳上市顺利进行,在2009年12月29日,沙钢收购了淮钢持有的永兴80%的股份,为此沙钢分两次向子公司淮钢支付了1.29亿元。而永兴向淮钢的借款,也在淮钢上市之前的2010年4月20日,在沙钢集团的帮助下,全部偿还给了淮钢,这也让淮钢的负债水平在2010年的上半年迅速获得了大幅改善。

在跨区收购的同时,沙钢也在物色江苏的下一个收购目标。在2007年12月底,在张家港市政府的撮合下,沙钢收购了距离沙钢仅有15公里的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钢)25%的股份,成为永钢的大股东。据资料显示:永钢总资产95亿元,年炼钢、轧钢能力500万吨,主导产品为螺纹钢和线材。来自沙钢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永钢实际产钢400多万吨,全年销售额达250亿元。对于每次并购力求绝对控股的沙钢来说,与永钢的牵手可能更多的意图是在产业布局上的协调,避免同城两家钢厂的恶性竞争,并购完成后,永钢集团仍然以生产螺纹钢和线材为主,沙钢本部将集中精力生产板材等高端钢铁产品。

  至2007年末,经过两年的并购重组,沙钢产能从1500万吨,跃升至2500万吨,产量则达到2200万吨,成为当时仅次于宝钢的中国第二大钢铁企业。但沈文荣的并购步伐并没有就此停歇。2008年初,沙钢发起了第四次并购,收购江苏鑫瑞特钢有限公司(下称鑫瑞特钢),对于当时的沙钢来说,鑫瑞特钢实在很难入法眼,其一、二期工程总钢铁产能仅为35万-40万吨,而沈文荣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看中的是鑫瑞特钢代管的拥有120万吨以上钢铁产能、总资产达30亿元以上铁本老厂。2008年4月,“铁本管家”——鑫瑞特钢被沙钢收编。在宏观调控中轰然倒塌的铁本拥有1万亩土地资源,此次并购等于用40亿元的成本为沙钢架起了800万吨的产能。并购并没有就此完结,在2009年12月,无锡锡兴钢铁的加入,再度给沙钢带来100万吨的产能,沙钢的整体产能将达3500

  而整个兼并重组的设计,沈文荣也颇多考虑,尽量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不仅仅以扩大产能规模为目的,而是有选择性地收购,对于政府的“拉郎配”,沈文荣并不“感冒”。

  五起连环收购,不仅实现了规模上的迅速扩张,带来成本的降低,更重要的是沙钢丰富了上下游产业链,市场占有率得到大幅提升,竞争对手减少,资源配置不断优化。从沙钢的整个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沙钢的扩张根基正是源自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而并非资本的驱动,在资本并购盛行的今天,这尤其难得。

 

  市场化的实用主义

  沈文荣喜欢数字9,比如沙钢的办公楼高85.99米,沈在9层办公,那么沈文荣和沙钢的长久之道究竟是什么?沈文荣又依靠什么把迅速壮大的沙钢做实?

  “国内学宝钢、国外学浦项”是沈文荣常挂在嘴边的话,“在同类企业中,你是不是已经做到最好?如果没有,要好好研究与对手的差距,看能否缩短差距?研究同行中做得好的,这就是沙钢发展的动力。”

  而比较宝钢和浦项制铁两家优秀的钢铁企业,沈文荣更倾心浦项,因为宝钢的国家背景沙钢可望而不可及,而浦项则经历着与沙钢类似的成长模式。浦项“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文化更是让沈文荣深有感触。“韩国没有资源,但能办成最优秀的钢铁企业。”在沈文荣心里,韩国浦项制铁能做到的事,沙钢没有任何借口做不到。

  在沙钢里随处可见浦项的影子。沙钢的普通员工穿红色制服,管理层穿深紫色制服,特别之处在于,制服的左襟上用纯黄色线醒目地绣着名字和工号。工人所戴的头盔也有“机关”:正前方印着工人的名字,左侧印着所在工厂和车间的名字,右侧印着职务,后侧印着工号,一目了然。沙钢员工介绍,这种设计是向浦项制铁学来的,同时向浦项制铁学习的还有半军事化管理等。

  除了管理之外,对于成本控制,沈文荣也以浦项为参照:“同样3000万吨钢产能,浦项只要花三四百亿,比宝钢还要好。而米塔尔也达不到这个要求,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

  其实,沙钢的成本控制也是沙钢能够立足国内钢铁市场36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最重要根基。在铁矿石价格高涨的时候,沙钢主动应对,有利产品扩大总量,微利产品平衡生产,亏损品种坚决停产,在沈文荣看来,生产就是赔钱,“我不赚钱,国内就没有人能够赚钱”,也体现了沈文荣对于沙钢成本控制的绝对自信。

  在沙钢发展历程中,颇为外界称道的就是对于英、德等国二手设备的引入。沈文荣除了价格上货比三家之外,为了保证设备到国内能够顺利投产,沙钢出动了1000多人的拆迁队伍,20多万吨的设备要运回来,每一个零件拆装都有相应的人负责,国外上船,中国下船,都有固定人员签字验收,正是这种强大的执行力让沙钢从国外购买的设备能够在国内顺利组装并投入生产。

  “德国650万吨产能的钢厂收购下来,我只花2亿人民币,这么大产能的钢厂,国内通常要花四五百亿建设,可我包括对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和优化提升以及其他费用,我全部下来只花了150亿元。”沈文荣对《英才》记者详细解读沙钢的成本如何控制下来,“国外300万吨产能,我加上技术改造,现在产能达到450万吨,你不要以为这些是垃圾,就按照垃圾去处理,要像新设备一样去做,这些扎钢设备不能买国内的,它还不如国外的一些二手设备。”

  除了建设成本的控制之外,沙钢的生产成本控制手法也堪称精湛,沙钢的炼钢成本能够控制到每天每炉的成本,各个炼钢班组之间互相形成成本透明的监督机制,一旦发现成本上升,就能够在以天为单位的时间内及时发现原因,迅速调整。而沙钢在每并购一家企业之后,都会把沙钢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进行辐射,希望尽快改变并购企业的现状。

  沙钢的循环经济一直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法宝,比如废气、废渣的回收利用,每年节能减排能为沙钢创造近20亿元综合效益。而在成功并购拥有300万吨产能的淮钢后,技改人员发现淮钢每年需要花一笔不小的费用清运钢渣,就立即导入循环经济理念,用成熟技术对钢渣进行粉碎、磁选,实现废物利用。仅此一项,每年就增加收入上亿元。

  沈文荣外表粗狂,但心细如丝,与沙钢合资生产不锈钢的韩国浦项制铁的老板对他有这样的评价:“最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他像张飞,但是到后来发现他和诸葛亮有得一比。”

  除了管理上的细节之外,沈文荣的精明还体现在他对于市场的“实用主义”上。

  “很多企业在近十年中都把螺纹钢减下去了,可我们认为中国未来二三十年,这些中低端产品还是需要的。欧美的板材占60%以上,我们不能学他们。中国市场对钢材的需求是多元化的,什么叫高附加值?供不应求就有高附加值,供大于求就只能低附加值,近三年螺纹钢都超过板材的价格,市场决定了稀缺资源就能赚取高附加值。特钢只需要30万-50万吨,现在搞到300万吨,能卖到好价格吗?汽车板材只需要150万-200万吨,现在搞到2000万吨,能卖到好价格吗?但是政府往往都批准这些项目,很多企业都听政府的话,但我们30%要独立思考,既要研究国家政策,还要研究市场,做能做的事情,做市场需要的事情。”

  采访中,沈文荣对《英才》记者尤其强调了他的重组理念不同于企业通常做大的手法:“不要认为收购就是好的,要看结果,看能否进行企业文化渗透。你看着是做大了,但核心竞争力却下降了,这样的事中国时常发生。现在所谓做大,但不是做强,很可能未来要被别人收购。做大的目的是做强,而且首先是做强,然后才是做大。不能为了做大而削弱你的核心竞争力。”

  围绕主业的上下扩张

  在整合了江苏绝大部分钢铁产能之后,沙钢在扩张之路上不得不放缓了脚步。

  “不要说民营企业,就是国有企业搞兼并重组,搞了五六年还没有搞好,国资委叫合并,但一部分是央企,一部分是地方国企,有什么好的办法融合?理论上是加强了,但实际上阻力重重。不是我们不想走这条路,地方保护主义太多。”面对在兼并收购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沈文荣和他的沙钢只好另寻发展道路。

  跟多种所有制都有过合作的沈文荣,问他与哪种所有制企业合作难,答案有些意外:“我认为和民企的合作最难。和国企合作之前,各级行政审批多一点,一旦定了之后,政府就不干涉了。民企的收购,不像我们有董事会,这些企业的管理通常一个人说了算,收购后要改造他们,引导他们,不是哪一个人说了算。”

  跟跨国公司合作,沈文荣也比较认同:“他们内部有控制系统,管理比较规范,只要派很少的人关注一下就好了。”

  “未来五年做到5000万吨,宝钢未来也只是6600万吨。我们不想在钢铁方面做得更大了。就到这个规模了。”在沈文荣的思路里,做大沙钢现在不只有兼并重组这一条路了,围绕钢铁产业上下游,做好配套,拉动钢铁产业的发展,则成为沙钢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未来宏大的构想里,沈文荣围绕主业进行布局:即“围绕钢铁主业、做优做强”,“围绕主业、拉长产业链”,“围绕主业、发展现代物流”,“围绕主业、搞好资本运作”。

  物流一直是沙钢的强项。沙钢总会计师葛向前坦承,沙钢的成功在相当程度上也应归功于其独到的战略成本管理与财务风险管理,“沙钢的核心竞争力当中,始终包含着对钢铁行业主要成本来源的把控与稳健的财务风险控制。”

  水路运输一直是沙钢集团原辅材料和产成品运输的生命线。沙钢本部在张家港拥有一条天然的优良深水港,目前已拥有25个码头泊位,其中万吨级泊位15个,年吞吐量达8000万吨,承载沙钢原辅材料的安全供应和成品、废料的安全疏港。

  据统计,钢铁行业物流的总量是产能的4.2-4.5倍。物流成本是钢企成本的重要支出部分。业内人士曾表示,在钢铁行业残酷竞争的前几年,沙钢全年的利润有相当一部分是从物流成本中省下来的。

  而在原有物流基础上,2011年1月7日,沙钢正式启动了建设总投资300亿元、国内最大、世界一流的国际化现代钢铁物流项目。沙钢集团董事局常务执行董事、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龚盛介绍说:“通过一期工程、二期工程的建设,最终到‘十二五’末能够建成一个集仓储、加工、配送以及金融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市场,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国内最大、国际著名的物流市场,以后的营业额能够达到2000亿-2500亿人民币,使我们沙钢的经济总量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据介绍,这一项目将最终引进2000家钢铁的商贸企业入驻,可使原来以重工业为主的张家港逐渐提升第三产业比例。

  除了在物流上布局之外,沙钢早在2000年就开始在产业链上端的铁矿石方面进行全球战略布局,“2004年与2008年沙钢分别投资了澳洲威拉拉合营铁矿和格兰奇资源公司,掌握了部分矿石资源。目前沙钢拥有10亿吨矿山资源储备量,目前已经实现铁矿石自供能力达到20%-30%,而韩国浦项制铁大概也就是这样一个水平。”沙钢有限公司CFO兼沙钢集团财务公司董事长沈彬介绍说。而在沈文荣的目标里,未来的铁矿石自给率将要达到50%。

  在沙钢的76家核心子公司中,覆盖钢铁冶炼的全部产业链,涉及从铁矿石开发、钢铁产品冶炼制造,环保及节能减排、贸易物流整个环节,而按照沈文荣的“四个围绕”实现沙钢的发展,其发展潜力依然还有很大。

  沈文荣的自我反思——在否定中度过36年

  沈文荣今年已经65岁,沈文荣个人在沙钢持股比例达到38.8%,而沙钢也成为总资产超过1400亿元的特大型民营钢铁企业。对于沙钢未来的发展,沈文荣也做过很多思考:“我们收购兼并别人,也希望别人来兼并收购我们,只要发展对沙钢有利,这个很重要。”

  对于沙钢管理的认可,钢铁业首先来自于宝钢董事长徐乐江,而这也正是宝钢愿意与沙钢联手,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的重要原因。

  无论未来宝钢、沙钢的合作能否进行,或者以什么方式进行,在沈文荣眼中,中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和最大国有钢铁企业的联合,势必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同时也会使得中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国际资源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

  “我们希望为中国钢铁工业做强,做一点我们的贡献,增加集中度是国家对钢铁工业提出的要求,我们责无旁贷,到2020年,集中度要达到70%,怎么达到?如果中国钢铁业形成五大集团,集中度不就达到70%了吗?联合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统一对外,双方在统一市场统一定价,减少内部竞争,比如统一披露信息,统一采购,就可以增加我们的谈判筹码。另外,合作后我们可以在降低成本、进行产品分工等方面做得更好,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沈文荣觉得宝沙的合作无疑可以提升双方在钢铁工业里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双方合作的初衷。

对于“宝沙恋”的未来,沈文荣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中认为:“企业的合作是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合作,我们不需要有市政府批准,但作为宝钢来讲,还需要通过国资委,宝钢也有董事会,应该由董事会决定,对股东负责。”

  对于相识多年的徐乐江,沈文荣觉得双方的合作中徐乐江只是一个推动者:“我相信他们是领导班子的行为,不能理解为某个人的行为。但是作为领头人,肯定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促进作用。沙钢也不可能永远我来做,但我们做出的决定也是班子的决定,是尊重股东的意见以后做出的决定。如果谁要违反这个原则,我想这个意见是通不过的。”

  有人将沈文荣比喻为沙钢的“沙皇”,问及此处,他却并不在意,甚至经常反思:“我强悍是存在的,但我也不断地在否定自己。36年就是在不断地否定之中度过的,你是一把手,自己不否定,人家怎么否定你。”

  而对于沙钢的传承,沈文荣告诉《英才》记者:“沙钢的传承要公平竞争的,我们不是家族企业。我认为无论企业属于何种所有制,都要综合衡量聘任最优秀的人。更何况沙钢是股份制企业,现在班子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决策机制。”

  沈文荣在采访的最后告诉《英才》记者:“如果我选择的接班人,在十年内出问题都是我的责任,十年以后我就管不了了。这说明我没有选好接班人,这是我的责任。他不争气,为什么没有看出来?选择了接班人之后,尽管不能操纵他,影响他的决策,但也有建议权。可以和他们讨论。”

 

  独家高端领袖对话

  沈文荣 “我们不是家族企业”

  到底做多大?

  《英才》:中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低增长期,你认为沙钢未来如何能继续做大?

  沈文荣:一个企业做大有很多不同的形式,钢铁行业要做大,要根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很可能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钢铁行业要做大,不仅仅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还可以拉动钢铁的产业,也是做大钢铁的一个方式。围绕钢铁搞好配套加工、物流贸易,也能做大。

  根据中国的产业政策,收购兼并是一个方面,当钢铁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钢铁同样可以搞多元化,同样也能做大。

  国外的很多钢铁企业可以搞自己的风险投资公司,自己的物流服务业,而中国的很多钢铁企业在这方面才刚刚开始。但这不是对每一个钢铁企业都合适的,当你还没有真正做大做强,考虑这些就不合适。

  《英才》:你觉得自己现在足够大吗?

  沈文荣:我们不算大,但也不算小。

  《英才》:和地产相比,钢铁的利润已经很薄,下一步你是否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多元化方面。

  沈文荣:我目前的精力主要还在钢铁,只需要花一部分在其他方面。未来很可能会倒过来,90%的精力搞其他。最近三五年就是做好沙钢的治理。

  《英才》:那么未来几年产能的目标是多少?

  沈文荣:未来五年做到5000万吨。宝钢未来也只是6600万吨,我们不想在钢铁方面做得更大了。就到这个规模了。

  《英才》:通过并购还是其他的手段?

  沈文荣:目前钢铁要做大只能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不可能有其他的。

  《英才》:除了河南,你们还主要是在周边地区,下一步还能走得更远吗?

  沈文荣:不要说民营企业,国有企业搞兼并重组,搞了五六年也还没有搞好。不是我们不想走这条路,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桎梏,我们不可能全部心想事成。我们能不能走得更远?中国的矿山很多,我们能拿到吗?地方保护主义多了,只能去国外。中央的政策和地方的政策不同,很多民营企业希望跟我们合作,但这个路还是比较难的。现在理论上是加强了,实际上阻力重重。

  与宝钢合作获得什么?

  《英才》:在谢企华的时代,你们就想和宝钢合作,这次你们为什么能合作成功?

  沈文荣:合作还不能说全部完成了。我们在重组中有共识,要走出国企和民企合作的新路子,央企和民企合作的新路子。既要将央企的优势资源,也要把民企的灵活机制怎样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可能就是我们要走的一条路。

  民企如果和央企能够合作,我希望是能在董事会领导下的合作,作为宝钢来讲,要搞什么不搞什么应该是董事会决定,宝钢是上市公司要为股东负责。

  《英才》:沙钢与宝钢合作中获得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沈文荣:肯定是双赢,中国钢铁工业在世界上没有话语权,特别是在几大矿业公司前没有话语权。我们都是中国的企业,国家反复要求中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要增强,我们都责无旁贷。首先要为中国钢铁工业的集中度付出努力。

  到2020年,集中度要达到70%,怎么达到?我们两家如果能联合,对集中度就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我既要顾大局,又要考虑自己。双方合作后,会统一对外,在同一个市场统一定价,减少内部的竞争,比如统一披露信息,共享有关信息资源,统一采购,增加我们的筹码,得到更加优惠的价格。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合作效果。这些好处都不是单方面的,其结果就是提高我们在钢铁工业里的核心竞争力,这都是共赢的。

  “传承要公平竞争”

  《英才》:沙钢要打造“百年老厂”,将来你如何选择接班人来把沙钢传承下去?

  沈文荣:沙钢的传承要公平竞争,我们不是家族企业。我认为,无论是何种所有制企业,都要聘任最优秀的人。更何况沙钢是股份制企业,现在班子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决策机制。包括我及其他高管的子女,欢迎他们来参加公司的建设和发展,但是敞开大门也是要按照公司的要求与标准,不是所有的子女都能进来或不能进来。

  子女可以选择,我们也可以选择,但不是进来以后肯定就能接我的班。董事长和总经理是不是轻松的岗位,如果他没有这个能力统领这个公司,接了这个班是一种罪过,一种责罚。

  要选择优秀人才做总经理,董事长,这还要看他在沙钢未来五年、十年的锻炼能否得到大家的认可。企业领导必须具有决策能力,要有驾驭市场的能力,所以综合素质显得异常重要,不仅要及时分析判断市场,还要能够熟悉金融领域,更要懂钢铁方面的专业知识,懂一点资源的规律,不是单方面靠什么就能做得好。

  《英才》:接班人如果出现很大的危机,到时你会重新出山吗?

  沈文荣:如果我选择的接班人,在十年内出问题都是我的责任,十年以后我就管不了了。

  《英才》:你个人持股近30%,未来股权会进一步稀释吗?

  沈文荣:我们收购兼并人家,也欢迎别人来兼并收购我们。

  只要发展是对沙钢有利的。

  “我的梦想”

  《英才》:你觉得个人的价值观和信仰对这个企业的影响有多大?

  沈文荣:用信仰这两个字不是很够,我的价值观就是在我领导的企业和同类企业相比做得最好的,这是我的梦想。所谓最好,就是你规模小的时候,同样的工艺设备,你是不是做到最好;发展到一定阶段,是否在加速上做得最好;现在产能超过千万的也有十多家,十多家中我们是不是做得最好。因为还没有,所以要继续努力。

  我们现在确定的目标,国内学宝钢,国外学韩国的浦项。要研究同行中做得最好的,要研究与对手的差距,能否缩短这个差距,我们一直都是这样,这就是沙钢发展的动力。

  《英才》:从日照到建龙收购通钢失败,现在的钢铁产业环境对民企是恶化了吗?

  沈文荣:不管国企民企,收购不要就认为是好的,要看结果,要看能否进行企业文化渗透。你看着是做大了,但核心竞争力下降了,这样的事中国时常发生。做大的目的是做强,首先是做强,然后是做大。不能为了做大,削减你的核心竞争力。

  30年的成功不能克隆

  《英才》:如果可以回头,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沈文荣:很多客观条件不一样,很多动态的东西。未来的30年和过去的30年客观条件不一样,是不能克隆的,方法、方向、思路也要调整,从过去粗线条的过渡到未来精细化的,如果总结过去30年,我们认为走过的路,失误的不是太多。但是不能用这个思维,驾驶未来30年的发展。

  《英才》:当时苏南模式,造就多明星的企业,现在却少有沙钢这样越来越耀眼的,为什么?

  沈文荣:第一,要认真做每一件事情,认真地分析、判断。现在是信息的时代,更新更快,上半年做出来,下半年可能就要改变。第二,几乎所有行业都过剩,所谓的新兴行业还是过剩,太阳能,风力,IT产业也过剩,快的三个月,慢的一年,什么都能模仿,创新的东西中国人还不多,所以要领先一步,要有创新思维,不能将老经验直接拿来,中国很多老经验,要调整。这么多年只有创造性的思维是不变的。

  不在乎褒贬

  《英才》:你在意别人叫你“钢铁沙皇”吗?

  沈文荣:你们媒体想怎么说,我们也改变不了,接受不接受,客观上就是这么讲你了。褒义还是贬义都不要在乎

  《英才》:“钢铁沙皇”给外界的感觉很强悍。

  沈文荣:强悍是存在的,但我是不断地在否定自己。30年就是在不断地否定之中度过,有一些基本的东西不会否定的。你是一把手,自己不否定,人家怎么否定你。

  《英才》:什么是不可以否定的?

  沈文荣:认真做事,低调做事,是不能否定的。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杂志订阅
  • 官方微信
  • 头条号
  • 订12期《英才》
  • 8折优惠价为192元
  • 订阅热线:010-65545299
  • 点击订阅杂志
新闻快讯
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了《对话》特别策划——中国产业坐标系列之“栋梁之材”主持人:陈伟鸿   特邀嘉宾: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著名力学和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杜善义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人:大家好!这里是《对话》中国这十年产业坐标,今天我们请到的是“中国强度”的代言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育先。请您...
未来投资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 7个小时连播互动,16位嘉宾热点分享,11月2日,嘉实基金举办的“新发展 新动能——‘积极·机遇’秋季投资策略会”,给投资者奉上了一场把脉风向、洞见机遇的思想盛会,全程干货满满,金句频出,吸引了超*万人次在线观看。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等重磅嘉宾,联合嘉实基金...
9月29日,TCL中环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TCL中环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元,同比增长78.53%-83.60%,其中第三季实现归母净利润20.1-21.5亿元,同比增长57.06%-67.98%。2022年业绩延续高增长态势,核心财务指标增幅明显。       业绩快速增长的背后是TCL中环双赛道的制造...
9月29日,TCL华星第8.6代氧化物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简称“TCL华星广州t9项目”)投产仪式于广州市黄埔区举行。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克庆,广州市市长郭永航,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郑人豪,广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边立明,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陈杰,广东省工信厅总工程师董业民,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TCL华星CEO金旴植,TCL华星COO赵军,以及股东...
9月26日,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与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暨海德学校TCL公益智慧教室揭牌仪式在深圳南山顺利举行。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陈登福,TCL科技集团副总裁、深圳市TCL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魏雪,深圳市南山区第二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校长,海德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韩晓宏,南山区教育科学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