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本
unit
基金券商
私募基金“去草根”化运动
文|本刊记者 李冬洁
日期:
2009-05-01
浏览次数:
476
交投活跃,暗流涌动,3月31日两市盘面依然延续着反弹的冲劲。下午2点左右,一直和《英才》记者交流的尚雅投资的掌门人石波,一个不经意的击盘忽然让他变得兴奋起来:“天威保变涨停了,我们是重仓”。
回想去年给客户写道歉信那会儿,石波现在越来越进入“状态”。2009年以来,尚雅系列基金一直稳居排名前列,这让石波团队对于之前的苦苦坚守终于有了一个交待。
这是一次私募基金集体的扬眉吐气。今年2月,总共有30只私募基金跑赢了A股市场。在3月,私募更是乘胜直追,截至3月13日,204只纳入统计范围的非结构化私募证券产品第一季度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为13.97%。
实际上2008年私募基金就已经抢尽了风头,在“断崖式”的惨烈熊市中,私募基金以-32.86%的平均业绩胜出平均业绩为-50.63%的公募基金。
虽然在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以3个点左右的微弱优势险胜私募基金,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投资界“小弟”的私募基金正在不断挑战公募基金的市场权威,并很有可能在某些领域超越强劲的对手。
私募基金业的投资能力的进化,在石波看来只是个开端。
天然“杀手锏”
私募基金战胜公募基金的“杀手锏”正是仓位的灵活性。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虽属“同宗”,但绝不“同派”,他们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公募基金可公开募集资金,而私募只能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机构投资者设立;公募基金通过管理费获得利润,而私募只能赚取客户绝对收益的20%;公募基金的股东不需要参与投资,而私募基金的管理者在产品中必须投入自有资金;公募基金投资有持仓比例的要求,国内的限制是不低于资金量的60%,而私募基金可以空仓。
事实上,2008年私募基金战胜公募基金的“杀手锏”正是仓位的灵活性。“私募基金就是厌恶风险,不买股票或者少买股票,而公募的股票型基金仓位不能低于60%,这就是去年公募做不过私募的原因。”石波说。但2009年初,正是由于私募基金此前大部分空仓或轻仓,因此在这一轮反弹中,重仓的公募基金轻轻松松上演了一轮“复仇记”。
从2008年至今,其实不光是私募和公募基金“你方唱罢我登场”,在私募基金业内部也是不断地“城头变换大王旗”,而且在各类排名中,“第一集团军”和“最末集团军”常常会整体对换。
风格是决定排名的关键。私募基金业有两种明显的操作风格,一是选时操作,一是长期投资,前者会根据市场走势频繁地调整仓位甚至空仓避险,后者则是一种侧重选股的长期投资。事实上,具有选时风格的私募基金在2008年均获得了上佳的表现。
尚雅属于后者,所以在2008年做得差强人意,最多时亏损幅度超过了20%。在给客户的回顾投资报告中,做过10年公募基金经理的石波把自己说得又“狠”“又“准”:“我们准备了熊市(-20%),却没有准备超级大熊市(-70%)。在选时上出现了一些预判性的失误,在前期有50%以上的仓位,导致了损失。”
在一些业内人士来看,尚雅在2008年的操作有“机械长期价值投资”之嫌。他们认为,在能够100%空仓的情况下,尚雅没有尽最大责任来控制下跌风险,结果造成净值暴跌。
但石波更在乎的是市场的benchmark(指数基准),尚雅一直跟踪市场来操作,“我们不做绝对的事情,如果总在选时就会和指数偏离得很远。”
有业内专家评价,无论是选时操作还是长期投资都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目前各家私募基金之间也还没有拉开明显的距离,但整体的投资能力已经有所提高。
“叫板”公募基金
有业内人士比喻“公募基金是大卖场,私募基金是精品店。”
2007年,国内的公募基金以傲人的净值增长率雄踞所有理财产品之上,但风光的背后也有难言之痛,实际上这一年也是公募基金经理“倒戈”私募最频繁的一年,先后有吕俊、肖华、江晖、闵昱和李学文等众多大牌基金经理弃“公”投“私”。
虽然2008年市场并没有给这些私募基金经理多少腾挪的空间,但他们还是为私募基金业注入了新的基因。
之前的私募基金业很“草根”,按一位业内人士的话讲:“以前的私募经理大部分由民间的理财高手或券商操盘手转化而来,个人英雄主义浓厚,随意性大,操作几百万或几千万资金游刃有余,但要运作几十个亿或几百个亿的资金,投资能力就会受到考验。”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赛春向《英才》记者表示,公募背景的基金经理一般都会倾向研究主导型的投资,投资理念和方法上都会遵循公募基金规范运作的原则,而现在这些已经在私募基金业中有了一定的传播。
目前,一些私募基金的规范程度已经不亚于公募基金了,他们一样拥有自己的研究团队、股票池、风控机制等。实际上,一些私募基金在规范运作的基础上正呈现出风格化的特点,这一点在公募基金出身的经理管理的基金中尤为明显。
比如尚雅就推崇独立的研究能力。“公募基金的流程是研究员出去采购,基金经理是厨师,手中有一个资产配置表,比如银行业本身应该占多少权重,如果看好银行就加上5个或10个百分点。我们同样具备这样的流程,但更倡导独立研究的能力。我们的很多研究员都是实业出身。”石波说。
这种独立的原创性研究的确让尚雅尝到了“大甜头”。一直以来,尚雅很看重新能源板块,但他们并不止于读二手报告和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访问专家,了解产业政策,甚至是国外的新能源产业政策,是一段时间尚雅团队最热衷去做的工作。
灵活的运作机制、私密性较强的操作,再加上规范的工业化运作,这些都成了眼下私募基金直接“叫板”公募基金的资本。有业内人士作出比喻——“公募基金是大卖场,私募基金是精品店,私募基金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
在江赛春看来,只有几百亿规模的私募基金,和两万亿规模的公募基金相比,虽然不在一个量级,但在单一的高端客户服务方面,未来两家可能会存在激烈的竞争。
牛年紧盯新能源
“今年的市场将会是一个底部不断抬高的平衡市,这对我们比较有利。”
年初的时候,深圳私募基金机构天马资产的董事长康晓阳曾有一番感慨:“股市就是这样的,当你狂热的时候危机会骤然降生;当你恐惧的时候机会又悄然来临。2009年或许就是这样一个机会年。”对此,石波颇为认同。
“今年的市场将会是一个底部不断抬高的平衡市,这对我们比较有利。因为单边熊市对我们不利,买股没有涨的;而如果是单边牛市,我们也不好操作,因为垃圾股涨得更快,散户都比你赚得多。”石波认为,市场要出现牛市可能要到明年下半年。
眼下,对于2008年突然恶化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势,无论是理论界和实业界均有着各种版本的解读。石波也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这个市场为什么去年会发生崩断,就是过去的‘三高’经济走到了尽头,那时石油价格走到了147美元,经济实在承受不住就停顿了下来。”
对未来经济的发展,石波并不掩饰自己的担忧。“1974年日本崛起的时候是第一次能源危机,那时就出现了第一次断崖,导致美国股市十年都没有上涨。这次是第三次能源危机,要建立平衡,就必须解决能源问题。”
看起来,尚雅在未来的投资中仍然会紧盯新能源领域。
版权声明:未经《英才》杂志书面许可,对于《英才》杂志拥有版权和/其他知识产权的任何内容,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在非北大商业评论网所属的服务器上做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进行使用。已向《英才》杂志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